郑高全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音坑乡明廉小学 324309
摘要:老师在进行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时,应该意识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有一定偏差,为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保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特点设置一系列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追问,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但是经过调查我们发现老师对如何实施小学数学课堂追问技巧感到苦恼,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追问;技巧探究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相关的教材内容设置相应的数学问题,为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数学知识提供保障;此外老师在教学时还应该准确把握时机,帮助学生及时纠正相关的错误,讲述其中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老师采用递进提问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本文就以上进行了讨论。
一、根据教材,设置相关问题
老师在进行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时应该意识到学生学习效率与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在教学时老师应该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为主要前提,在教学时老师可以通过设置相关问题,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还可以适当创设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供一定的便利条件。
例如老师在讲述《认识钟表》的知识时,老师可以首先询问学生对钟表知识的了解?学生进行相应的回答,随后老师进行概念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借助相关模具进行实物教学,并对学生进行相关问题提问:比如询问学生关于时,分,秒之间的换算。通过相关的问题,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同时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老师可以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接下来的数学教学创造便利。比如老师可以告知学生:大家在每天七点半起床,那么现在请大家画出相应的事件,学生通过老师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操作,在操作中了解相应的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老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把握时机,讲述重点内容
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追问的过程中,老师还要意识到提问的时机要恰到好处,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课堂追问时,相关的时机应该是在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思考,但对自己心中的答案存在一定疑惑之时,通过相关问题开阔学生的思路,老师及时进行课堂答疑,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使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得到质的的飞跃。
例如老师在讲述《分数的再认识》的知识时,老师可以在带领学生认识四分之一后,提出以下问题:既然大家对分数知识有了了解,大家可以借助分数对相关图形进行分数理解吗?听到老师的问题,学生经过思考,相互讨论,最终得到答案:有的学生将十六开的纸张对折三次,每份是它的八分之一;还有的同学通过直尺等工具的测量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七份,每一份都是它的七分之一,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让学生锻炼相应的实践操作技能,巩固之前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对分数知识的认识,同时老师还可以继续追问学生:为什么对折出来的数字永远都是偶数,通过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对相应的分数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三、循序递进,增强学生能力
老师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应该意识到学生若想掌握教材上的知识,还应该采用循序递进的教学方式,采用系列提问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时老师可以适当进行相应的问题拓展,增强学生的思想深度,开阔学生的思维,并且尝试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能力,为接下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进而培养核心素养创造便利条件。
例如老师在讲述《年月日》的知识时,老师可以首先询问学生:经过老师的讲解和大家的观察,大家对闰年以及平年有什么了解?学生根据自己的直白了解回答:一个闰年之后,三个连续的平年。老师听了学生的回答继续追问学生:大家请换一个比较简便的说法?学生经过相关的思考以及对语言的整理得出:四年一闰年的说法。?老师在学生回答之后对学生进行称赞然后继续追问:所以我们可以进一步得出年份和数字之间联系?学生回答:能被四整除的年份是闰年。通过老师不断设置相应问题,采用逐步递进的方式,使学生充分了解相应的知识,所以这时需要教师的引导,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还可以追问相关同学以及相应的小组,借助同一个问题对其他学生进行提问, 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使学生获得多种答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在进行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时,若想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首先需要开阔学生的思维,而若想开阔学生的思维,就需要在课堂上巧妙的设置相关问题。首先相关问题不能脱离教材而存在,还应适当调动学生情绪;其次老师在教学时,还应该准确把握时机,讲述重点知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最后老师递进提问,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
参考文献:
[1]刘淑云.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相关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4(26):249-251.
[2]李雪梅.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追问策略的研究与实施[J]. 学周刊,2018(05):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