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厚胜
恩施市红土乡石窑小学 湖北 恩施 445024
摘要:新课标背景下,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日益深入人心,有着推动教学改革的积极效用。众所周知,人们生活与数学知识息息相关,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其生活中接触到的相关知识有着切实增进自身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数学成绩的应用价值,鉴于此,笔者结合工作经验,阐述探讨了小学五年级数学课程的生活化教学路径,仅供参考。
关键词:生活化背景;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策略剖析
引言:知识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中存在诸多数学知识元素,这也就决定了生活化教学模式所具备的实用性特质,在新课程背景下,各科教师将不断面临更多教学挑战与机遇,若想真正实现教学革新目标,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需摆脱教材限制,将课堂延伸至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使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深入融合,以此来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培养其学习兴趣。
1.生活化教学价值分析
1.1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导师,尤其对小学生而言,生活化教学有着培养其学习兴趣的教学价值,是其参与各项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有助于增进其学习效率[1]。然而在实践教学中,受传统教学思路影响,课堂气氛往往并不活跃,学生难以对数学知识产生探知欲望与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通过生活化的数学知识内容和教学方法则可为学生创造更为具体的数学生活情境,有效激发其学习热情,使其自主参与数学探究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1.2有助于培养实践能力
基于生活情景而开展的数学教学活动有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价值,通过在课堂中引入生活情景,可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问题有机结合起来,继而加深学生对生活中数学实践知识的印象与理解程度,有效锻炼其解决生活问题的实践探究能力[2]。
1.3有助于培养创新意识
新课标背景下,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是作为数学教师所需完成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唯有不断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方可切实增进其数学核心素养,为其后续各个阶段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而基于生活情景开展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则具备了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价值,有着较为关键的应用意义。
2.生活化背景下数学教学策略
2.1预习教学生活化
就目前来讲,小学预习教学通常以习题练习、预先浏览教材为主,此类预习模式对学生而言并无足够的吸引力,十分乏味、枯燥,当学生不具备一定预习动机时,其预习效果自然也就大打折扣。部分学生还会秉持敷衍、应付的态度去预习数学新知,如此一来,将难以达成预期教学成效,针对此类问题,即可采用生活化的预习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其树立预习动机,提升预习效率。以“小数乘法”知识点预习为例,可预先为学生布置相关学习任务:在生活中陪同家长买菜,观察超市中不是整数的蔬菜价格标签,并对其进行称重,结款后依据教材基础知识点,说一说支付价款、价格标签、蔬菜重量之间的关系。如此贴近实际生活的预习方式不仅与学生性格特征十分相符,还可有效增进其预习动机,达成事半功倍的预习效果[3]。
2.2基于生活情景培养数学实践能力
为切实增进数学课堂实效性,教师需充分认知到数学课堂中生活情景的教学应用价值,基于生活情景开展教学活动,以此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生活实际与数学学科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针对课堂内容枯燥、课堂气氛不活跃的问题,皆可通过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方式来丰富课堂内容,提取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学习习惯,有效锻炼学生数学实践能力,增进课堂活力,提升教学实效性[4]。
以“梯形面积”知识点讲解为例,为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可借助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来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点,以此来确保学生可充分理解新的知识内容,例如,可运用多媒体课件来为学生展示桌面为梯形的桌子,同时,向其提出问题:若需要为该桌面配置一块桌布,桌布面积至少应该为多少?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自主思考桌面的面积计算方法,继而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增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2.3探究教学生活化
所谓探究教学生活化,即指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某一知识点问题组织开展探究学习活动,丰富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经验,继而有效培养学生实践问题分析能力[5]。以“鸡兔同笼”相关知识点讲解为例,为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解题思路来探究问题,笔者向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已知有若干只兔子和小鸡被装进笼子里,共有8个脑袋,26只脚,求该笼子里面鸡兔各有几只?随后,可鼓励学生自主默读题干,思考26只脚和8个脑袋分别隐含了哪些有助于解题的信息,当学生切实明白题干信息含义时,即可顺利厘清解题思路,结合生活经验来开展探究学习活动,有效培养其探究式思维,增进教学效率。
2.4课堂内容生活化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若想优化数学课堂,推动教学革新,就需将教学内容作为着力点,依据小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及性格特征来选取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以此化解教学难点,增强教学实效性。同时,数学概念作为小学数学课程体系的基础组成部分,在讲解概念时合理融入生活化元素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生活与理论知识间的联系,使其直观的看到数学理论知识结构[6]。此外,在课堂中我们亦可穿插生活化的数学案例来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间的距离,有效培养其生活中灵活应用数学理论知识的能力。以“数学概率”知识点讲解为例,我们即可借助常见的生活超市抽奖情景来为学生揭示概率学规律,鼓励其联系生活情景来解决问题,深入理解知识点,提升学习实效性。
2.5教学作业生活化
众所周知,教学作业是教师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效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因此,作业布置与其他教学环节同等重要。然而,实践教学中,数学课后作业难免存在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的不足之处,致使很多学生十分抵触做作业,继而难以充分发挥课后作业的教学价值。鉴于此,可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来布置教学作业,丰富作业内容,拓展教学范围,增进学生学习动机,使其以积极的学习态度自主完成数学作业。以“折线统计图”的作业布置方案为例,我们可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分组开展统计活动,记录相关数据,并合作制出相应的统计图,以此来加强学生记忆,帮助其夯实学习基础。再如,在布置“长方体和正方体”此章节内容的课后作业时,即可鼓励学生借助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来完成作业,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特征,提升教学成效。
结束语:综上所述,生活化背景下,数学教师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实现课堂教学与生活知识的有机结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达成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使学生皆可学有所获,有效增进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关侣萍.生活数学 活力课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9):82.
[2]张乃勤.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0(3):31-32.
[3]季勇国.融入生活 动手探究——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9(7):126-127.
[4]李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和情景化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1):109+111.
[5]秦颖.试论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巧用生活知识提高教学质量[J].科技资讯,2019,8(10):197+199.
[6]文镜.探索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4):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