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惠芬
梧州市蒙山县蒙山镇第二小学 广西梧州市 546700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一门以数字和计算为基础的学科,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对学生当前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意义和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提升广大数学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意义;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包含了对数量、变化以及规律的研究,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一定推动作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对教学意义和教学方法进行探索,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实际学习能力结合起来,以充分展现教育教学对丰富学生文化涵养、提升学生个人能力的价值,完成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推动小学数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探析
数学是学生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需要用到的学科,如商品的买卖、面积的计算、概率的估算等等,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学习的角度看,小学数学学科在小学生的综合成绩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教师开展数学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帮助学生考上理想的中学。从个人素养和能力的角度看,教师通过小学数学教学有利于推动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培养和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的竞争力。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符合我国义务教育政策的要求,有利于推动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升和个人能力的增强。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探析
(一)运用数学游戏提升课堂趣味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化为主动学习知识的过程。教师通过数学游戏,能够实现趣味教学的效果,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数学游戏中,同时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心理特征,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树立游戏教学的意识,结合课本内容,选择恰当的数学游戏,明确游戏教学的目标,保证游戏教学的顺利开展,以此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统计与可能性》的相关知识时,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抛硬币”的趣味游戏,首先让学生拿一枚硬币向上方抛,观察这枚硬币落下的状态,记录下硬币落下后是正面还是反面,然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按照同样的方法重复游戏过程,最后根据学生记录下的游戏结果,计算硬币落下后呈现正面或者反面的可能性。在完成这个游戏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同时将两个同样的硬币向上抛,观察硬币落下后的状态有哪几种,并且依照第一个游戏的计算方法计算可能性。通过这样的游戏,我们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探究事件可能性的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数学情境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尚不成熟,相较于文字内容,其对图片以及视频的学习热情更高。如果教师只是通过课本这一载体讲授数学知识,学生不免会对数学内容产生枯燥感,失去学习动力。多媒体教学设备具有生动形象地展示数学图片的功能,有利于教师构建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作用,结合数学课本的内容,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数学情境,展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资料。这样有利于教师降低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将抽象的数学情境具体化。
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的知识内容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同一建筑物在不同角度下的形状的图片,以加强学生对物体形状的直观认识。如我们可以展示一张教学图片,图片的中间是一座具有三角形的房顶、圆形的窗户和长方形的门的房子,房子的左边是一棵绿色的树木,树木的旁边是一个黄色的天线宝宝,房子的右边是一个绿色的天线宝宝,房子的后边是一个紫色的天线宝宝。
然后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从房子的不同角度出发,认识物体的不同形状,并且设计一个“连一连”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将不同角度下的房屋形状和相应的天线宝宝连起来。通过运用多媒体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我们就可以生动形象地传授给学生《观察物体》的相关知识。
(三)综合使用教学语言和教学工具
数学教学语言和教学工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还是新课标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都需要利用教学语言分析和讲解数学知识。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课堂背景下,教师应当提升自己综合应用数学教学语言和教学工具的能力,增强语言组织与和表达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一边运用教学工具进行展示,一边运用教学语言进行阐述,使学生明白自己通过每个教学动作要传授的数学知识,以此来实现综合教学的效果,构建优质的小学数学课堂。
比如在讲解《角》的知识时,我们可以利用教学专用的大型三角板和量角器,利用三角板在黑板上画出角的射线,利用量角器画出不同的角,以此来保证板书的规范性和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我们在绘画不同的角时,可以运用“接下来,我们要将量角器正中间的标线和射线的顶点重合在一起”等教学语言,向学生讲解绘制“角”的注意事项,以此来实现教学语言和教学工具的有效结合。
(四)加强与学生的课堂交流与互动
小学生在课堂上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走神的现象。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采取一定的教学措施将学生思绪拉回到课堂上,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提高对师生互动环节的重视程度。这样有利于教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究的能力,实现优质教学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时,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哪些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物体”,然后让学生踊跃发言,并以对话的方式和学生进行互动。如学生回答“我的文具盒是长方形的物体”,我们可以接着学生说“那你的数学课本是什么形状呢”,以此来实现与学生的亲切交流,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时刻保持课堂注意力的集中。
(五)注重学生课后练习的过程
学习过程与练习过程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过程,通过学的过程,学生可以获取到基础知识;通过课后练习的过程,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获取到的知识。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加强对课后练习的重视程度,提高学生课后练习的效率。为了实现学与练的高效结合,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积累的数学题目,结合课本内容,整合出高质量的数学练习题,让学生课上或者课下完成,并进行细致的评改,纠正学生在解答数学题目时存在的错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维,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例如在传授《运算律》的知识时,我们应当加强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等知识的练习,使学生在解答数学题的过程中加强对运算律公式的区分和记忆。如我们可以设计“(65+45)×5=()×()+()×()”的练习题,加强学生对“(a+b)×c=a×c+b×c”的乘法分配律公式的课后练习。另外,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些由分配后的算式推算分配前的算式的练习题,对学生进行反向推理练习,以此实现巩固数学知识的教学目标。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应当是丰富多彩的,其形式应当是多种多样的,其效果应当是积极有效的。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充分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立足于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展现小学教育对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甄淑杰.浅谈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J].课程教育研究.2017,(49).
2.黄勤灵.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探讨[J].亚太教育.2016,(36).
3.高翠.基于生活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中国教师.2016,(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