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静
贵州省毕节梁才学校 贵州 毕节 551700
摘要:高效课堂的构建历来是教学的核心议题,需要一线教师在平时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本文简要探讨了四点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分别为课前高效备课,切实明确课堂结构;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兴趣促进体会;注重精讲巧练,做好题后反思提升。
关键词: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教学心得
高效课堂的构建历来是教学的核心议题,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以下结合笔者的教学体会与思考对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谈几点策略性意见,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助益。
一、课前高效备课,切实明确课堂结构
常言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充分说明了高效备课的重要性。一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逻辑清晰可见、学习目标明确无误,这是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前提。换言之,要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结合新学案认真备教材和备学生,尤其要切实明确课堂教学结构。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本质上是一门思维的科学,所以要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品质的培养,而这也是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必由途径。在明确这一认知的基础上,教学结构大致可分为下述三类:
其一是把教学内容按时间顺序展开的纵向结构,是一种内容展开的秩序,表明先学什么、后学什么,也是通常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时采用的。其二是关于学习方式和方法的横向结构,因为同样的内容、同样的目标,用不同的方式去学习,达成的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课程改革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要对学习方式进行深入研究,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其三是说明教学活动指向什么目标的,即教学理论书所称的内向结构,它能够检测活动与目标的一致性,在进行教学结构的架构、教学活动的设计时,要关注“以目标为导向的活动设计”的研究。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首先制订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建立教学结构,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的教学过程。
需要指出的是,所谓教无定法,课堂情况常常会出现意外变化,有些问题备课时未必能想到,因此具体授课中也要做到随机应变,而不可墨守课前的规划,这也正是教学艺术性的体现。如某次学习过氧化钠的课上,笔者让学生观察其颜色,听到学生小声讨论“点燃它会怎么样?”由此笔者果断进行教学的下一环节:实验探究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而将过氧化钠化学性质交给学生课后自己总结。这是因为学生已想到“点燃它会怎么样?”,说明其求知欲与思维积极性已经得到调动,此时改变原定教学步骤而“趁热打铁”就是比较灵活的处理。当然,课前备课还应力求全面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准备,并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以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推进。
二、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兴趣促进体会
创设情境是化学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手段,因为化学知识有着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不但学起来有一定难度,而且也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兴趣。这种情况下,如善于结合具体的情境来讲解理论的抽象知识,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其产生深刻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在化学课堂中,常见的情境形式主要有现场实验情境、生活化情境、化学故事情境等。
特别是现场实验情境的创设,在实施时应充分发挥实验对兴趣的激发和引导作用,通过直观的实验情境让学生直观了解物质之间的客观变化,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情感,让学生从喜欢化学实验到想做化学实验,从想做而不敢做到想做就会做实验,然后到喜欢化学学科,最终形成学习化学的永久动力。化学史故事情境也较为常见,如学习物质的量时,可以引入科学家们为了确定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标准而展开激烈讨论的材料,以这种化学史情境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的严谨,更深刻地理解学科价值。再如探究“氯气”的性质时可练习实际生活创设生活情境:消毒液和洁厕灵不能混合使用,一旦混合使用就会产生有毒气体,使人中毒,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进入老师创设的情境,进而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思考其中发生的反应原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的教学环境下,课堂情境的创设手段往往离不开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及技术,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可能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等教学工具的作用,运用视频展台、实验视频、教学课件来创设符合知识内容特点的情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
三、优化教学模式,彰显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高中化学的教学应力求减弱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灌输色彩,注重彰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则仅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及模式,其主要的目的即在于使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不但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形成深刻的学习体会和内在感悟,最终为学科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和提供助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避免灌输,多采取启发和引导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对于探究实验来说,不但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同时更要通过适当的引导手段使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获知最终结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内在体会与感悟的产生。具体落实上,可采取所谓任务驱动或引导引导的方式,即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布置合理的学习任务或提出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去加以完成。而教师在根据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查漏补缺和总结提升。这样就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成了启发式和引导式教学。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教学模式实际上契合了新课标“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基本教学理念。因此,单从落实新理念上来说,任务驱动法也是需要我们一线教师认真研究和积极探索的。下面结合案例来探讨其在高中化学课的实施。
四、注重精讲巧练,做好题后反思提升
就化学学科而言,一节课通常应由学习、讲解和练习三部分构成,教师课堂上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合理。为了节省时间,利用课前候课的2、3分钟,让学生集体朗读、复习、记忆上节课所学知识,这样不仅节省了复习提问的时间,而且能够使全体学生更快、更好的进入上课状态,此外,还能留出较多的精讲巧练的时间,促进学生的反思提升。课堂上所用的习题必须要达到精心选择,即选择有基础性和代表性的习题,如在学习原子的电子式时就可以以第三周期元素原子为例让学生练习,然后再让学生写一些常见物质的电子式,就比较容易。在评讲环节,要注重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知识点的运用规律,促进学生深入地理解知识,并加强对知识内在联系的认知。此外,还应注重将一些习题的题干进行合理变化,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引导学生从不同地角度全面分析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如上所述,本文简要探讨了四点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分别为课前高效备课,切实明确课堂结构;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兴趣促进体会;注重精讲巧练,做好题后反思提升。事实上,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当然是一个兼具深度和广度的教学课题,需要一线教师在平时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本文一己所得,愿与同仁交流。
参考文献:
[1]朱钦红.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 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 2015(2):2-2.
[2]王延芳.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2, 026(002):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