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惠玲
宁夏同心县第五中学 751300
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化的课堂中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而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探究能力不强等问题都在阻挡着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物理学科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学生有不小的学习难度,教师可以应用问题教学法,发挥问题的优势,利用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提出导向性的问题,予以学生学习的方向,同时,在问题的驱使下,学生会主动探究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也有利于提升物理课堂中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教学;引起好奇;导向问题;主动探究
物理学科是初中教学阶段中的重点学科,也是令很多学生头疼的学科之一,原因在于物理知识本身比较抽象,再加上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选择的教学方法都是比较落后的,教学不够形象,且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少,不能够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困难。针对这些情况,物理教师可以应用问题教学法,利用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高效完成学习的任务,从而有效提升物理课堂中的教学效率。
一、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现代化的课堂中倡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特别是物理学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很多学生在还没开始学习之前就打起了退堂鼓,学习效果自然不佳。对此,物理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从而有效提升物理课堂中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说话、鸟儿鸣叫、风吹过的时候都会有声音,那么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中的呢?接下来就请大家探究一下吧。”学生被我提出的问题引起了好奇心,积极翻阅教材开始探究,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之后,学生找出了问题的答案。这样,通过在课堂中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从而有效提升了物理课堂中的教学效率。
二、设计导向性的问题,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学习物理知识的难度在于理解其中的关键信息与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当前环境下的物理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是课堂的主要形式,但是由于物理知识本身和学生能力的限制,很多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常常会被繁琐的知识迷失掉学习的方向,浪费课堂的时间而没有收获。对此,物理教师可以设计具有导向性的问题给学生指出学习的方向,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从而有效提升物理课堂中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串联和并联》时,教师可以设计具有导向性的问题,给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在课堂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两种不同的现象,相连的两个灯泡,其中一个坏了另一个也不能点亮,还有一种情况是完全相反的,两个灯泡互不相关,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况呢?是不是与它们的线路有关,接下来就请大家开始研究一下吧。”我讲完后学生带着我提出的问题开始翻阅教材中的内容,有了问题的引导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找出问题的答案之后也完成了学习任务。这样,通过在课堂中设计导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在繁杂的知识中找到了学习的方向,降低了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使学生高效完成了学习任务,从而有效提升了物理课堂中的教学效率。
三、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力
问题教学法一直以来都被广泛应用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作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中不单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为目的,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此,物理教师教师可以提出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有效提升物理课堂中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动能和势能》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课堂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接触两个新的知识点,也就是动能和势能,这两种能分别是什么呢?下面就请大家合作探究一下吧。”我讲完后将课堂的时间完全交给学生,学生主动探究教材中的知识,并结合之前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分析,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完成了学习。这样,通过在课堂中提出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培养,从而有效提升了物理课堂中的教学效率。
总之,在现代化的物理课堂中,教师要灵活运用问题教学法,发挥问题教学的优势,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还可以提出导向性的问题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时间去探究知识,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从而有效提升物理课堂中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季.初中物理“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1):108.
[2]李国高.问题情境模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16(1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