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英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桥山小学 陕西延安 727300
摘 要: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具体包括以下两部分:第一部分,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即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科学性;第二部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即学生具有一定的与人协作的能力。本文注重从自主探究、课堂实践以及合作教学三个角度进行简要介绍,旨在为广大同仁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能力;小学生;教学策略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是将学生的成绩作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导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唯分数论盛行的状况。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着力,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投入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在思考、实践和交流的过程中,促进他们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获得良好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一、运用自主探究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增强知识运用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运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自主探究空间,让学生从问题的角度,构建与数学知识的连接,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增强,并在此过程中,提升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
例如,在讲授“圆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我运用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如下的问题:小明想要和几个朋友进行竞走活动,而在活动的过程中,小明思考:将朋友排成何种队形,可以让这些朋友同时进行此项运动?与此同时,我引导性地对学生说:“你们可以思考何种图形中心到四周的距离相等?”在大部分学生讨论结束后,我邀请学生分享成果。小洛积极地举手说:“我想到可以将学生排列成圆形,而在圆心的位置可以布置一个裁判员。与此同时,我可以在画圆的过程中,以圆的半径为辅助线,画相应的跑道。”我运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并真正让学生从数学问题中迁移出数学知识,增强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增强,获得良好的自主探究教学效果,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二、使用实践教学法,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增强思维的逻辑性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运用实践教学法,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实践,充分运用各种条件,并将这些条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让他们的思维更具有逻辑性。
例如,在讲授“圆柱的体积”这部分内容时,我运用实践教学法,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让学生对圆柱进行切割,并重新拼凑,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促进个人思维逻辑性的增强。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注重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点,问题激趣。在开课后,我创设如下的问题,让学生探究:如何计算圆柱体的体积?第二点,分发工具。我将准备好的橡皮泥、木板以及小棍依次发放给学生,并让学生制作橡皮泥式的圆柱。第三点,实施引导。为了让学生的实践探究更具有逻辑性,我运用多媒体,展示由圆柱向近似长方体几何体的转变过程。第四点,展示成果。我在此运用文字的形式,简要介绍学生的一段展示情境。小洛说:“结合多媒体的展示,我将手中的橡皮泥圆柱,进行切割,并将其组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几何体。通过对比、观察,我得出圆柱的体积公式为底面积与高的乘积!”我运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指导下,充分运用各个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思维的科学性,提升他们的思维逻辑性。
三、采用合作教学法,培养合作竞争意识,增强学生学习能力
合作教学法的优势在于以下两点:第一点,对于组与组之间而言,通过合作教学,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学习潜能。第二点,对于小组内部而言,小组合作可以让小组内部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并进行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最终达到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圆锥体的体积”这部分内容时,我运用合作教学法,让学生探究圆柱体和圆锥体呈现三倍关系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实验,并以实验的时效性以及种类数量作为评价合作学习效果的标准,真正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提升。在此部分的合作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准备以下工具:等底等高的塑料空心圆柱以及圆锥、带有精细刻度的烧杯、带有砝码天平、足量的水,还有抹布。与此同时,我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在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究:第一方面,结合课本内容,以空心圆锥为量具,向空心圆柱中倒水,可以倒三次;第二方面,利用曹冲称象的原理,即分别将空心圆柱和圆锥放入量杯中,观察水面的上升高度;第三方面,分别测量空心圆柱与圆锥的质量。通过运用合作教学法,学生相互竞争,相互合作,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认知的角度着力,并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舞台,让学生实践、分析和思考,促进他们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获得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红.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探究[J].学周刊.2017(08)
[2]孙强.浅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J].数学教学通讯.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