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模式的有效开展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8期   作者:冉瑞华
[导读] 进行小组合作模式的学习,无论是增强课堂学习氛围
        冉瑞华
                                                                                
        重庆市江津区四牌坊小学校  重庆市  江津区  402260
        
        摘要:进行小组合作模式的学习,无论是增强课堂学习氛围,还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而且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也可以满足新课改所要求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等。为此,本文基于一定的教学实践,从“对学生进行合适的分组”“设计合作的问题和任务”“开展科学合理的小组评价”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种应用策略,以期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优化他们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任务;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是让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合作完成教师提出的数学问题和学习任务。与单纯听教师讲解数学知识来讲,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产生思维方面的碰撞,提高学习的效率。尤其是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讲,小组合作能够很好地促使学生思维得以发展,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一、对学生进行合适的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前提是合理地将学生分组。合理科学的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进行的基本前提。所以数学教师应特别注意学生的分组。只有在适当的分组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习水平、性格特点、兴趣需要等综合地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比如尽量使数学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数学基础差的学生为一组,尽量让在课堂上比较活跃的学生和不爱说话的学生分到一组。同时,教师也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在合理分组的前提下安排教学问题和任务,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例如,在教学“圆”这部分的内容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辅助教学。首先,教师以多媒体图片的形式导入这节课,以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圆的应用,引出这节课的学习主题。之后,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心理,让学生自由分组,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本课的内容,并总结学习结果,如圆和直径的关系、圆的面积等等。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作图、观察、比较、描述图形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图形中蕴含的规律性。而且每个学生都要积极融入其中,发挥自身的作用,保证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同时,教师在把学生分组以及让学生开始分组学习后,要时刻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确保分组的合理性。
        二、设计合作的问题和任务
        数学课堂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领域。基于小组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意义,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小组合作机会。在对学生合理分组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向学生布置探究的问题和任务,以便小组成员可以一起完成。在设计合作探究的问题和任务时,教师应注意问题和任务是否合理,学生群体能否很好地解决。教师应认真设计、研究和分析分配给每个小组的问题,以使这些问题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够使学生积极探索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授“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对称”这部分内容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发展他们的空间概念。教师在合理分组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了以下几个任务和问题:画出旋转图形,并探究其旋转点、旋转中心和旋转的角度。教师可以提供不同的图形图片,然后让学生小组有选择性地完成。在任务的引导下,学生可以独立体验知识生成过程。又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小组自己动手去剪、去展开,亲自去和同学们比较最后的平铺图形。这样的过程,既能够丰富学生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又能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折叠和展开的过程,加深知识理解。同时,在动手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合作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培养。
        三、开展科学合理的小组评价
        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有着重要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中,教师也要十分重视对于学生小组的评价。一方面,教师应该根据每组学生的表现进行合理的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这是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促进生生之间以及小组之间进行相互评价,通过互评让学生对自身的数学学习有清晰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投入到之后的学习中去。
        例如,对于小组评价机制的成绩评定,具体可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而小组成员的评定则由小组成员评价、教师点评以及小组的综合成绩三大要素构成,以更为综合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在每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小组成员互相针对小组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改进。可以说,借助科学标准的评价能够突出学习评价的公平公正性,也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模式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学习需求,对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如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等意义重大。教师要切实发挥小组合作模式的有效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悦.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及对策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154-155.
        [2]翟晓琳.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建构与运用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152-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