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孟娣
河南省驻马店实验小学(北校区)463000
摘要:数学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把知识应用于生活,付诸于实践。在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过程中,数学活动则是主要形式。如何将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有效的融合,将学生的能力提升落实到实践当中,是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需要思考的教学问题,本文将探索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结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活动;有效结合;策略分析
随着新课程的发展和进步,学生的能力提升成为了逐渐的教学方向,传统的教学课堂教学模式较为单一,理论化的讲授让学生学习地位趋于被动,依附于教师的被动化学习中,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很难得到提升和强化,而利用数学活动可以有效的改变这一教学现状,为现代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命力。
一、利用生活化元素,丰富活动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当中的知识大多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尝试在教学当中利用生活化元素来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生活化的角度来将抽象化得知识进行转换,进而扩充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提升教学有效性。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前,在教材当中寻找可以开展讨论的生活化教学元素,并且以此作为活动开展的依据,设计数学活动,优化教学过程。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运动(一)》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教学活动“找一找”,教师在课前可以准备一些生活中的道具和生活物体的图片。在讲解轴对称物体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上台来进行实践操作,通过触摸物体来找出它的对称轴,然后在图片上画出对称轴,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活动,学生能够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学生活动完毕后,教师可以就以这些轴对称物体为基础,延伸到生活当中,引导学生去了解一些生活当中的轴对称建筑物,感受数学知识之美。通过这种与生活有着密切关联的数学活动开展,能够简化学生的理解过程,提升教学的表现力,多元化的教学内容能够给予学生看待知识的不同角度,对于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和强化有着积极的帮助。
二、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活动操作
以问题情境为媒介的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教学当中一种新型教学,它的主要原理是以问题为基础搭建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场景当中完成问题的解答,并且对知识进行具体的运用,以这种方式去加深学生的理解,教会学生应用知识的方法,提升学生知识内化和外部拓展的效率。
教师以问题情境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首先要以教材为基础,寻找可以搭建情境的元素,然后在活动当中渗透教学知识,从而发挥数学活动的价值。
例如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当中,教师可以设计“数一数”的数学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媒介,在多媒体上播放这么一副图片,图片当中是学校召开体育会时时的场景,第一幅图片当中有10个人,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数一数图片当中有多少人?”,同学回答“有十个人。”,教师紧接着播放第二幅图片,“体育方阵中十个人一排站成了十排,一共一百个人。”,这个时候教师再提出问题“同学们图片当中有多少人?”,学生数了半天回答道“有一百人。”,教师再播放第三幅图片,“体育会当中有十个方阵,每个方阵有一百人。”,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走出教学引导“同学们刚刚数人数的时候,十个人是一个个数,十个一是十,数一百的时候是一百个一是一百,但是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十个十也是一百呢?第三幅图中,有十个方阵,十个一百就是一千,十个一千就是一万。”,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搭建数学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个、十、百、千、万的含义,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进而有效的提升教学成果。
三、运用合作交流,提升学生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是小学数学教学当中一种重要的活动探究形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组内合作探究来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强化学生的个人数学能力。教师在教学当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作为知识学习的主体,自己以引导者的角色参与教学,让学生的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完成能力的强化。
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这一课当中,教师可以在班级当中划分学习小组,给每一个小组分发几个物体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观察,然后以自己所在角度观察到的物体为依据画出对应的图片。在学生观察完毕后,教师让学生把所画图片结合起来进行观察,分析不同角度下观察和物体会有什么样的区别,然后提出三视图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教学主体。通过这种自主探究的活动,来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加入更多的个人思考,之后教师再对知识进行系统化得讲解,学生能够更具教师的讲解和自己的理解加深对于知识的认识,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开展数学互动,教师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多元化的课堂体验,优化教学进程,让学生的能力和认识在数学活动当中得到提升和强化,进而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林春杏.探索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结合[J].神州,2020,(13):180.
[2]吴丽琴.关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法则分析[J].考试周刊,2020,(6):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