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发表时间:2020/10/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8期   作者:王亚辉
[导读] 数学学科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对学生讲解数学知识时
        王亚辉
        重庆市第七中学校 重庆 沙坪坝400000
        摘要:数学学科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对学生讲解数学知识时,教师除了要考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情况之外,也应当考虑应用怎样的方式对学生讲解数学知识,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导图就在此时进入数学课堂,成为教师更新教学模式的必要手段。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能够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展现数学框架、强化学生的参与,实现集思广益,从而提高数学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数学;数学框架
        思维导图是一种围绕中心主题向外延伸分支的学习方式,通过思维导图,能够完成对理论知识的可视化处理,变换以往学生建构知识的模式。在以往的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多采用“师讲生听”的教育方式,以至于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感较低,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性也不高。所以,为了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主动地围绕数学知识进行内容的探索,教师有必要利用思维导图丰富数学教学的结构,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质量。
        一、应用思维导图,展现数学框架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散乱性,当教师向学生讲解数学内容时,学生很难直接透过抽象的知识意识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也无法通过翻看教材的方式,从整体上掌握数学知识的学习节奏。所以,为了改良这一情况,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初,就为学生展示包含数学知识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在掌握整体教学节奏中更好地跟上教师的脚步,逐步完成对数学内容的建构。
        例如,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中,教师可以先分析教材上安排的内容,指出“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有理数加法的法则”等,是需要学生认知的基本知识。随后,根据这些内容,教师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并在每一个知识点后写上教学的主要方式,使得学生在直观的整体框架上,认识到本节课中包含的所有知识,以及各个知识对应的教学方式,从而把握本节课的教学节奏,更有条理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活动。
        显而易见,教师使用思维导图为学生展示整体数学框架,能够让学生较快地掌握学习的方向,从而在按部就班完成学习任务中,真正地实现对数学内容的高效建构。
        二、自制思维导图,强化学生参与
        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当前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不再只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果,同时关注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发展情况,致力于让学生在实现智力发展的同时,也可以实现能力的提升。

所以,如果教师仍旧沿用传统教学手段,不仅不能让学生获得新颖的学习体验,甚至会减弱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性,制约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不妨为学生引入思维导图,让学生进行思维的自主绘制,以便学生在完成思维导图的制作中,实现对数学内容的整理。
        例如,在《代数式》的内容教学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自主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首先,学生可以以“代数式”为中心词,延伸出“代数式”“整式”“分式”等支路。随后,在不同的支路后,学生可以再进行内容的细致划分,实现思维导图内容的填充,如在“代数式”的支路后,学生可以延伸出“分类”“列代数式”“代数式的值”等支路,促使学生在完成思维导图的建构中,真正地实现对《代数式》中知识的梳理,提高建构知识的质量。
        由此看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能够在强化学生参与性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拥有自主建构数学知识的平台。
        三、合作共制导图,实现集思广益
        学生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当教师单纯地让学生自主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时,学生会因为自身能力稍有欠缺,不能较快地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以至于延缓了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数学内容学习的进度。而不同学生凝聚在一起的力量是无限的,所以,在引导对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数学内容进行整理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同,为学生创建合适的小组,让学生在发挥自身价值中,集中集体的智慧,完成思维导图的制作。
        例如,在《不等式的简单变形》中,为了让学生拥有合作制作思维导图的平台,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同,对学生进行组员的安排,具体来说,首先,教师先根据以往的教育经验,对学生进行分析,指出哪些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效果较好,哪些学生的知识建构效果一般,哪些学生的思维导图绘制能力较强,哪些学生的思维导图绘制能力较弱等。其次,教师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组员的安排,使得每个小组中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紧接着,学生在小组中自主展开思维导图制作的活动,以便在不断集思广益中,真正地提高学习《不等式的简单变形》的质量。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对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来说具有积极的价值,所以,在未来对学生讲解数学内容时,教师也应当主动地在数学课堂上为思维导图找寻落脚点,从而在不断更新教学模式中,带给学生新奇的学习体验,实现优势数学课堂的创建。
        参考文献:
        [1]卡卓.浅析初中数学渗透“思维导图”的策略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2):66.
        [2]王民.初中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3):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