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0/10/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8期   作者:闫海涛
[导读] 初中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数学
        闫海涛
        齐齐哈尔市克东县第三中学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164800
        摘要:初中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最大限度地进步与发展,已然成为广大教师当前所重点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只有实现了有效教学,才真正符合课程改革和生命成长的主旋律,才可以为学生提供真正意义上的求知、体验与探索的平台。本文就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与策略作以分析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导入;信息技术;合作学习
        在实行新课改之前,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而言,仍以“被动接受”和“机械练习”为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充分激发,主体地位得不到真正落实,进而更无从谈起有效教学目标地达成与实现。新课程导向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倡导对话、合作与体验,力图突破传统的灌输型教学文化,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在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和数学学科特点的前提下,不遗余力地探寻更多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以进一步激活数学教学活力,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一、注重兴趣激发,采取灵活导入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动力。课堂导入作为一节课的开端,一个有效的导入环节既可以迅速激活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心向。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应以兴趣激发为导向,在结合学生特点及新课内容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导入方式,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新课教学奠定基础。
        以“数据的集中趋势”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在导入环节,我利用课件展示了可以描述数据的统计图表的相关图片,播放了2013年4月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第15届青年歌手大奖赛评定成绩的视频。待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后,我先是向学生介绍了比赛的背景,并提问道:“在这样的比赛中,是如何计算选手的得分的?为什么要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以后计算其余得分的平均分作为选手的最后得分?学习完本节课,我们就可以清楚地回答这个问题。”如此,通过在导入环节立足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创设情境,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创新教学手段,直观呈现知识生成
        鉴于初中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单凭教师一味地口头讲授难以深化学生的理解认识,甚至还会在极大程度上消磨学生的学习热情。现如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然成为21世纪教育的主流,其契合了初中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方式,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是一种值得被大范围推崇和应用的教学辅助手段。若能运用信息技术将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直观地呈现出来,定能化解教学难点,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在教学“三视图”这一知识点时,我先是运用信息技术呈现了教材中几个图例的组合过程,以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体会简单组合体的组合形式,进而形成感性认识。之后,我再次运用信息技术对由拼接和切割两种方式综合生成的组合体三视图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直观呈现,并演示了虚线的处理,即不可见边界及轮廓线,以强化学生对三视图中虚、实线的理解和运用。如此,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借助信息技术对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进行直观呈现,既增强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巧妙化解了教学难点。
        三、倡导合作学习,强化学生学习体验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将学生单纯地视为容纳知识的机器,这便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极大程度上消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鉴于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通过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探究活动,以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在教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我为学生创设了如下情境:“李红在逛商场时,不小心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了,需要到玻璃店配一块与此玻璃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玻璃,最省事的方法是带哪一块去?”之后,我利用课件出示了三块玻璃,其中一块只留有一个角,一块只留有一条边,一块留有两个角和一条边。待学生交流讨论过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动手操作来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进行合作探究。如此,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充分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还强化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实现了师生及生生间的有效互动。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教师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以兴趣激发为核心,以情境创设为重点,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熟练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取最大化的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黄月婵.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6):100+204.
        [2]魏婷婷.构建初中数学有效教学课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12):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