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小兵
上海市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 201700
摘要:体育教学是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应不断完善,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体育运动理念。同时,教师既要提升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还要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渗透德育理念,提升学生的德育修养和综合素养。下面,笔者将从“转变教学形式,利用信息技术渗透德育理念”“以身作则,关爱同学,尊重学生的锻炼意见和需求”“为学生播放体育竞技视频,告知其团结和互助的必要性”三方面入手,就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德育素养提出浅显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中学体育;德育素养;教学策略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更加重视教学方式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地探究出合理的教学方式,融入德育教学观念,从而有效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在能够拥有健康体魄同时注重对自我道德品质的提升,进而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体会对此进行详细的阐述,望笔者的拙见能够引起众读者的深思和共鸣。
一、转变教学形式,利用信息技术渗透德育理念
教师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转变教学形式,尽量以直观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理解。同时,帮助学生直观地掌握专业的运动技巧,有效地弥补课堂教学中示范的不足之处,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融入德育教育。例如,体育课堂上安全科学的体育活动安排和锻炼形式调整十分重要,笔者在进行练习投掷铅球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们整队集合,体育委员检查出勤情况,然后给学生们讲清楚推实心球运动项目需要掌握的动作技术要领,再进行示范让学生们观察笔者推实心球时的动作。但是,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学习和可练习的时间也有限。所以,笔者在课上进行实际讲解和示范的同时还会为学生进行视频播放以及重要事情和所需要注重事项的讲解。为学生列举投掷实心球动作不规范容易受到伤害、距离把控不好易伤人等信息。通过投掷实心球导致伤害的视频来告知学生规范体育技巧和行为,保护自己和他人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和德育素质。
二、以身作则,关爱同学,尊重学生的锻炼意见和需求
中学体育教师自身的德育素养对于学生有一点的影响,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关爱同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体育锻炼意愿和需求,鼓励其保持定期轻松愉快的锻炼形式,最大化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和道德品质。
例如,前段时间因疫情影响时期,初中生无法出门锻炼,体育教师可以定期在网上询问学生的身体状况,关心其体育健康情况,鼓励学生在学习之余强化和注重自身的身体锻炼,基于学生关怀和帮助。而在体育馆和健身房还未对外开放的情况下,体育教师可以酌情为学生推荐一些符合实际情况和学生个人特点的训练方式,比如居家简单易行的运动形式如时尚的KEEP运动、HIIT和Tabata,激发学生自主锻炼兴趣。给予学生实际的帮助和指导,温暖其心灵,渗透德育关爱理念。另外,开学之际,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性格及爱好的不同为其提供个性化且有针对性的体育建议。比如,一些学生喜欢跑步,教师可以为其制定合理科学的锻炼方式,一些学生喜欢羽毛球、篮球、足球等体育项目,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关技术指导。
三、为学生播放体育竞技视频,告知其团结和互助的必要性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恰当的为学生播放与体育竞技精神、道德素质高尚的体育明星等相关的运动或者比赛视频,以便在有效巩固学生对运动技巧快速掌握的同时,融入德育理念,从而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例如,在进行排球教学的时候,因为广大中学生,特别是女生对于排很是喜爱。故而笔者利用雨天上理论课时候,课前便精心制作了关于中国女排的PPT小视频,讲述了中国女排的的发展经历,从过去的五连冠到十连冠,在0:2落后的情况下如何靠着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逆转夺得奥运冠军的,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方式,将中国女排运动员日常训练的场景和比赛中如何相互包容,相互鼓励,咬牙一分分拼搏的视频呈现给学生们观看。在鼓励学生进行观看的同时着重为学生讲解这些运动员优秀的德育品质和体育精神。同时笔者还告知学生排球运动是一项集体性体育项目,比赛的胜利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和互相配合及帮助,请学生认真学习技术的同时体会团队间的协作精神和互帮互助的德育品质。而经过多媒体中视频的播放,班上大部分学生能够清晰的对一些动作进行分解,但是不可否认对于班级中一些男生而言,其对于排球不甚了解,故而,这个时候,笔者鼓励班上女生对男生提供帮助,大家也非常配合,通过多媒体的呈现和团队协作整体对排球运动有了初步的认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学体育教师肩负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德育素养的重任。故而,在教学中除却要转变教学观念提升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和体育运动素养外,初中体育教师还应当转变教学形式,以信息化教学、关爱式教学、学生互动互助式学习等方式,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融入德育理念,最终实现有效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廖汉锋;黄健青;葛伟添;李志梅;.中学生足球运动兴趣培养的策略研究[C]//2018.
[2]游思忠.解析中职体育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4,4(04):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