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8期   作者:张义亮
[导读] 问题是引发学生思考的重要导火索,因而其在初中数学教师的
        张义亮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亨地初级中学  657201
        摘要:问题是引发学生思考的重要导火索,因而其在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能够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此基础上,问题导学法的出现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初中数学教师要做的就是对问题导学法展开深入研究。笔者也在本文中给出了自己的研究结果,将围绕问题的设计、问题的呈现、问题导学法的具体应用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旨在帮助各位初中数学教师发挥问题导学法的作用。
        关键词:问题导学;数学教学;初中
        顾名思义,问题导学就是用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该方法主要是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旨在让学生能够为其做好充分的准备。问题导学法能够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但前提是初中数学教师要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因而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从细节之处来对其进行研究,并在自己的教学中对研究结果进行实践。在研究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的心中必须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问题的设计
        问题的设计是问题导学法能否顺利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师教学中并且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为此教师必须要加以重视,笔者将从问题的内容和问题的难度两方面展开介绍。
        1、问题的内容要贴合教学内容
        问题存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展开数学知识的学习,因为学生在初次接触数学知识的时候总是有一种无法下手的感觉,因为他们无法准确地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此时初中数学教师就需要用问题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因而问题的内容必须要与教学内容相贴合,尤其是要涉及到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这样的问题才有思考和回答的价值,进而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例如:在运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正数和负数》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时,笔者首先会做的就是对该节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前者包含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正号和负号的认识和表示,后者则是让学生去对正数和负数这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进行深入了解,并在此过程中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与概括能力进行培养。然后笔者就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进行问题的设计,如生活中有哪些相反意义的量呢?你们一般是如何对它们进行表示的呢?等问题。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在问题中对该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进而让自己的自主学习活动有着较高的效率。
        2、问题的难度要符合学生基础
        问题的回答者是学生,如果初中数学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无法被学生回答出来,学生就会因此对自我产生怀疑,进而有着不利于学习的心理。这样的话,问题的作用就无法发挥出来。为了减缓这种现象的发生,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在问题的难度方面下功夫,此时他们就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进而将问题的难度分为简单、中等、困难三个层次。这样的话,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问题进行回答。例如:《整式的加减》这一节内容中需要学生学习的知识有:1、整式加减的意义2、整式加减运算的法则3、用整式加减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笔者也会基于以上三个方面来向学生进行问题的设计。在此过程中,笔者会让问题的难度逐渐递增,有些问题是基础性的,学生在课本中就能够找到答案,如整式加减有什么意义呢?有些问题则是学生产生一定的思考的,如生活中能够用到整式加减法的地方有哪些呢?笔者会将所设计的问题都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挑选自己能够回答的问题展开回答。对于无法回答的问题,学生也需要进行思考,并且将思考的结果记录下来。


        二、问题的呈现
        问题的呈现方式是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重视的,这一点主要和学生的性格特征相关。如果初中数学教师的呈现方式是单一的和枯燥的,那么学生将会失去对问题的探究兴趣。因而初中数学教师需要让问题的呈现方式满足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此时教师就需要对其展开研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问题的呈现,还可以通过游戏来进行问题的呈现。它们都是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呈现方式,可以有效发挥作用。例如:在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笔者所提出的问题都会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关,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等。此时笔者就需要用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进行这些问题的呈现,笔者会提前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搜集学生喜欢的动漫人物,然后在此基础上截取该人物的生活片段,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笔者需要确保该生活片段中包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然后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将问题呈现给学生。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爱屋及乌,从中进行问题的思考和探究。
        三、问题导学法的具体应用
        该部分内容将围绕两方面展开,一是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环节,二是教师对学生思考结果的检验,旨在从中了解到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情况。
        1、应用于课前预习
        初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他们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得到学生的积极配合。此时学生就需要在课前进行自主预习,进而让自己能够做好充分的上课准备。但学生的自制力并不强,此时初中数学教师就可以用问题来对学生进行引导,要求学生思考问题的答案,并在此过程中对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有着初步的了解。例如:在进行《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节内容的课堂教学之前,笔者就会为学生布置自主预习的任务。在此过程中,笔者就向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1、你们一般是如何确定或者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呢?2、该节知识是如何确定或者描述物体的位置的呢?接下来笔者就会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去进行自主预习。这样的话,学生的自主预习效果就能够达到笔者的预期,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也能够有把握跟上笔者讲课的节奏,进而让自己有着更好的学习效率。
        2、检验学生思考结果
        初中数学教师除了要为学生进行问题的设计之外,他们还需要检验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结果,并根据此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奖励或者惩罚。这一点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学生的惰性会让他们敷衍地对待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检验的形式会让学生有所动力,奖励和惩罚则会让学生的动力更加充足。这样的话,问题导学法的作用就能够有效发挥出来。例如:还是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为例,笔者会让学生将自己的思考结果都记录下来,并且通过网络交流工具传给笔者。在课堂教学的时候,笔者也会为学生设计与确定位置相关的游戏,然后让学生通过抽签的方式参与进去。在此过程中,学生就需要利用自己在自主预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来顺利通关。这样的检验方式是充满趣味的,学生也能够轻松地接受,并且顺利地配合笔者的检验工作。这样的话,笔者的问题导学法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总而言之,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前景,这一点主要是因为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发挥自主的主体作用。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收获知识,又收获能力。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将问题导学法贯彻落实在自己的教学中。为了将问题导学法的作用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初中数学教师就需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王璠.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略谈[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2):24.
        [2]刘艳.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35):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