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宁宁
陕西省西乡县第二中学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化教学手段逐渐成为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辅助手段。因此,本文将谈一谈应该如何在网络背景下有效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活动。
关键词:网络 高中地理 教学策略
简单来说,信息化教学主要是指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使教学环节实现数字化,并借助现代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组织效率与质量的教学模式。从实际情况来看,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可以对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现代教育科技与高中地理教学之间的结合点,以此来促进两者的有效融合,从而循序渐进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设计微课视频,突出学生主体
网络技术不但是教学过程的辅助手段,同样可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此,教师可以尝试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微课视频,以此来使学生明确基本的学习任务,并对学生进行恰当的点拨。利用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引发学生的自主性思考,从而巩固其课堂主体地位。
以《常见地貌类型》为例,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发现,这一节最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学生掌握利用示意图与景观图说明不同地貌特征及其分布特点的方法。同时,要使学生对地表形态产生科学的认识,从而促进学生理解地理事物的普遍联系性。在设计微课视频时,我结合基本的教学目标,对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的概念及其分类等知识点进行了简单的讲解。而学生则以此为基础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自主探究。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应用网络导学,拓展时空思维
地理学科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而其中有些内容是学生并不了解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有些地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为此,教师可以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将所学知识以一种更为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站在不同的时空角度对相关知识进行更加全面的审视,从而提高知识理解的效率。
如: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这一节中,主要讲解了太阳辐射的概念及其对地球的主要影响。并介绍了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以及对地球的主要影响。尽管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太阳与地球的关系有一定了解,但是认识并不深刻。于是,我借助多媒体技术,利用一些真实的视频资料以及空间模型,将本节课讲述的太阳活动的相关知识以一种符合学生认知基础的方式呈现了出来。
利用这种方式,使学生站在不同时空角度对太阳活动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这也为之后的深入探究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3.挖掘教学资源,丰富地理体验
信息化教学只是一种组织教学活动的辅助手段,其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综合地理素养的发展。教师应该明白,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以大量的学习资料为依据。但是,地理教材中的知识容量是比较有限的,所以教师应尽量避免将教学活动局限于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而是应该不断拓宽学习活动的范围,并利用网络技术挖掘更加丰富的地理知识资源,这样不但可以拓宽地理知识视野,而且可以丰富地理学习体验。
以《气象灾害》为例,这一节重点讲解了暴雨、洪涝、台风、寒潮、干旱等几种比较常见的气象灾害的危害。尽管气象灾害是学生十分熟悉的一个地理名词,但是学生对于很多气象灾害并没有直观的感受,也不了解这些灾害带来的巨大威胁。于是,我在教学中首先给学生提供了一些视频资料,以此来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体验。如:台风过境时带来的大风、暴雨以及风暴潮等灾害。然后,我借助网络查阅了一些数据资料,使学生了解了不同的气象灾害每年给我国带来的损失有多大。最终,通过对学习资源的拓展与挖掘,使学生对气象灾害的相关知识有了更为准确的理解。
4.优化练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课后练习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明白,传统的书面练习的效率是比较低的,所以难以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此,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出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信息整合的优势,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交互性的练习。这样一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练习效率,从而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
在组织本班的教学活动时,我会给学生提供一些在线学习平台,让学生在平台中按照自己的知识基础进行练习活动。同时,我会及时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整合与评估。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我比较准确地了解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之后,我会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讲解。最终,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对于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之,在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手段逐渐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因此,教师应该更加科学地将这种教学手段应用于教学全过程中。同时,信息化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所以教师应该将其与常规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紧密融合。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出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殷汝军,王丽群.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学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7):121-122.
[2]张琦中.高中地理教师课堂教学技能与信息化应用的结合[J].新课程·下旬,2017,(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