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飞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常坟中学 安徽省蚌埠市 233413
摘要:为了更好地发挥历史学科作业的作用,让历史学科作业起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的作用,我们中学历史教师应遵循一定的科学的原则去革新中学历史学科作业,努力地优化设计中学历史学科作业,以促进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中学历史;优化;作业;原则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历史教师都是十分重视作业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作用。但是,我们发现现行的一些作业不管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对学生起不了多大的帮助作业,也谈不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地发挥历史学科作业的作用,让历史学科作业起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的作用,我们中学历史教师在革新历史学科作业、优化设计历史学科作业这一方面上是责无旁贷的。
那么,我们历史教师应如何革新历史作业、如何优化设计中学历史学科作业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自己在优化中学历史作业方面所遵循的原则,敬请方家批评指
一、坚持“立德树人”的原则
2017年,国家教育部重新编订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其中讲到以“立德树人”作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而历史学科作业又是历史课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历史学科作业的优化与设计理应坚持立德树人的原则。在历史作业的优化与设计中,我们历史教师可以选取具有培德育人的典型材料,精心设计问题,整个过程中都要渗透着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渗透着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渗透着培养学生具有高尚品格的教育。通过对历史学科作业的优化达到育人培德的目的,“使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关心国家的命运,关注世界的发展,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坚持以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原则
我们要想通过历史学科作业来逐渐达成立德树人的这一根本任务,就必须坚持以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原则。因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这五个方面。我们可以在平常的作业设计中,就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某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进行渗透,让学生在一次次的作业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逐渐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比如,我们在设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课的课堂作业时,就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两弹元勋们为什么舍弃海外的优厚待遇而义无反顾地回国投入到新中国的科技事业中?他们为什么不要个人报酬、不怕艰难险阻、冒着生命危险进行科学研究?同学们通过课堂学习及对两弹元勋的事故的了解,很容易就想到了科学家们是对祖国无限的热爱这一点来。那么,两弹元勋的这种强烈的爱国热情,也就通过这一个题目传递给了青少年学生。学生的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也就在教师的作业设计中得到慢慢的培养。
三、坚持遵循学情的原则
实事求是是我们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原则。把一原则引用到中学历史学科作业的优化上,就是坚持遵循学情的原则。我们在优化设计历史学科作业时,要考虑到不同学段的学生、不同认知能力的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文理科学生是存在差异性,同时还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难易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只有考虑到这些方方面面的实际问题,我们才能设计出既符合学生要求又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的历史学科作业。现在很多学校都设立实验班,实验班的学生基础较好,完成作业的能力也比较棒。对于这部分学生,在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上,就要多动动脑筋,多设计一些能起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业,尤其是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作业。
而在其他的平行班,就不要这样做,设计一些有利于夯实基础知识的题目就可以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就需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对待。
比如,在《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这一课教学任务完成后,我就设计了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在实验班,设计的作业是: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16世纪以后中国科技走向衰落的原因以及给我们的启示。要完成这样的作业,首先要牢牢把握这一课的基础知识,其次就是要调动运用在其他单元所学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归纳。在平行班,设计的作业是:古代中国的科技有哪些?对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回答这一问题仅需要依据教材的基础知识即可。对于平行班的学生,在作业设计上是不能与实验班一样的,这是基于学情而作出有区别的作业设计。这种做法满足了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是有利于促进他们在学习历史上提升成绩的。
四、坚持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原则
作业的设计要想方设法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因为,只有学生自己独立地去完成一份作业,学生才能真正调动所学的基础知识,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才能得到切实的培养,而这份作业也才会对学生产生真正的有意义的效果。在历史作业的设计中,我们可以采取分步骤逐步推进的办法,首先设计一些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查找相关资料就能完成的基础性作业,然后再根据之前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再设计出想让学生达到什么样学习目标的作业。
比如,在上完《启蒙运动》一课后,我们想要设计出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作业,就可以设计如下作业:(1)阅读教材,总结归纳《启蒙运动》一课基本知识点,说一说启蒙思想家的哪些言论突出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2)阅读教材,说一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内容中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的?(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的思想解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人文主义思想得到了明显的发展和传播,启蒙运动也因此而兴起,阅读教材和相关的资料后谈一谈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这份作业可以要分步让学生来完成,就分三次来让学生去做。
这三个问题,环环相扣,逐步递进。对于学生来说,第一个问题是很容易完成回答的,完成后,学生在心理上就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产生了再去完成(挑战)新的任务的渴望。老师此时就可布置第二个问题。学生在有了之前的知识储备和心理上的成就感,完成第二个问题也是轻松之举。这个问题让学生基本上认识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所起的作用,学生所获得的成就感再次提升,学生十分相信自己能通过独立思考来完成作业,学生做作业的自主性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此时,老师再顺势而为布置第三个问题,第三个问题也会补学生迎刃而解的。在这么一个完成作业的环节中,首先是学生认为自己能完成作业,有了这个信心,学生才能去自主地做你设计的作业。学生的信心越足,他们完成作业的自主性就越强。
在中学历史学科作业的优化与设计中,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别人先进做法,我们只有不断地思考与探索,遵循一定的优化与设计原则,才能设计出学生愿意做、特别想做的作业,才能设计出能够有效配合课堂教学又能提升学生学业成绩的作业。
参考文献:
[1]武雅茹. 高中历史表现性作业的实施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
[2]孙佳. 高中历史作业设计与评价的问题与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18.
[3]巩德芳. 高中历史教科书习题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4]柳依宁. 新课标下对高中历史作业流程的探索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5]陈张赛. 中学历史学科“作业”的演变及其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6]马谷春. 八十年代以来中学历史教科书作业系统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