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辩思维培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探究

发表时间:2020/10/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8期   作者:胡满华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于人们的要求不断提高。
        胡满华
        云南省石屏高级中学   6622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于人们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素质教育就必须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占领优势。如果想要更好地完成新课改的目标,就一定要完善教学方法,学习新思维。审辩思维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事物做出判断并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法。高中历史内容丰富,教学难度大。老式的背诵模式只能应付考试,并不能让学生完全的掌握历史,了解历史。本篇论文对如何培养审辩思维以及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中历史;审辩思维;实施方案
        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要。高中历史课本中知识点多,学习难度大。对于现在的高中生来说,历史课已经是枯燥无味的。在课上,老师只是单纯的讲授知识、勾画重点。在课下,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只会在临考前几天抓紧时间背诵之前勾画的知识点,在他们的脑海中,历史已经成为了一大段一大段的知识点,这导致他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能引经据典、举一反三。但是如果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审辩思维,这些问题都能够被解决。
        一、当前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注重系统性教学
        我国具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但这些历史在历史书中都只是简要概括。学生在学起来感到吃力是因为对于历史的了解程度不够。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在课上往往只注重历史知识的解说,有些知识点的连接性不强就会导致学生学起来有困难。为了能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学生们在温习时只能背诵老师勾勒的重点,而不能进行系统化的复习。
        1.2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仍处于被动状态
        在当前的历史教学课堂中,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被老师占用的,学生们缺少锻炼自主学习能力的机会,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历史的困难也会越来越多,对学生的历史素养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处于主动的状态,不利于他们接受新知识,更窒碍了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
        1.3学生运用知识点的能力不强
        受之前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不少教师的思想还总停留在提高学生成绩上,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更注意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忽视了学生运用知识点的能力。分析学生们的历史试卷就可以知道,在整张试卷当中材料分析题得分率并不高,因为它与其他直接考查知识点的题目相比更为灵活,对于知识点的运用能力要求更高。由此可见,如果学生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点多加思考、反思,就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材料分析题的得分率。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审辩思维的措施
        2.1深入课本,引导学生思考
        高中历史课本与其他低年级的历史课本相比,对于学生综合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在知识点中与多个学科都有很强的联系。

在老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带学生深入课本内容,引导学生对于课本内容进行思考,拓宽学生的思维。历史教材上的知识是学习历史文化的基础,也是了解历史的关键。分析课本教材可以培养学生的申辩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审辩思维。例如,历史老师在教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本中的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时,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对于课堂上所要讲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再让学生思考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发生的原因,以及这两件事对于我国发展的影响。通过对课本材料的思考,让学生讨论世界多极化发展的意义和必要性。最后,老师可以向学生问几个与课本材料相关的问题,比如:“在冷战结束以后,为什么会产生很多新的矛盾和冲突?”“欧盟为什么会成为当时世界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等等。通过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这些深入性问题的分析,让学生更好地认知历史。
        2.2抛出问题,发掘课本深处知识
        老师通过提出问题,把学生一步步地引入到课本知识里。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如何提问题、怎样解决问题。在很多人看来,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加入主观意识,是扭曲历史的表现。但是,历史本来就是被人记录下来的,因此其中必然会有主观内容的存在。所以在老师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利用课本材料,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发散思维,发表自己的观点。例如,历史老师在教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中的武昌起义时,老师要根据讲义中的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探究课本。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思考人们为什么要发动武昌起义?武昌起义为什么能取得胜利?通过结合背景可知,武昌起义的导火索是保路运动,为了阻挠清政府把铁路卖给资本主义国家,人民努力反击,把保路运动推向了高涨,成为了武昌起义的导火索。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可以让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通过回答问题,发掘更深处的知识,明白学习历史的真正意义。
        2.3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审辩思维
        在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小组,让学生们共同思考、探讨,一起解决学习历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历史课本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念以及形成高素质人才都有重要的作用。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发问,为让学生的审辩思维打好基础。营造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积极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其他学生也参与进来,根据历史资料进行辩论,帮助学生养成审辩思维。
        【结束语】综上所述,审辩思维在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多方面能力的培养都有促进作用。高中是决定学生命运的重要阶段。老师和学生都要把握机会,根据社会的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军.建构审辩性思维  打造生动历史课堂[J].名师在线,2019(20):4-5.
        
        [2]杨巍. 高中历史教学中审辩性思维培养的策略研究[C]. .《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九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1233-1236.
        
        [3]徐佳祺. 批判性思维倾向在具体学科中的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