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丹
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第一小学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中心,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对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小学音乐教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创造力的开发以及人格的塑造均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推进,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已然成为广大教师当前所重点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就从三个方面对此作以简要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目标;直观;活动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一线教师愈加关注学生的素养培养。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必须要加以重视并积极培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知识传授,更要加强对学生音乐鉴赏、感受、表现和创造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将音乐核心素养潜移默化地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以使学生不仅可以具有发现、感知、欣赏和评价美的意识与基本能力,同时还能够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以及在实践中拓展和升华美的能力。
一、明确目标,彰显素质教育理念
教学目标作为教师设计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和支配作用。因此,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学目标的明确与否将直接影响音乐教学成效的高低,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对课程标准的解读,继而设计与之相契合的三维目标,使其充分彰显素质教育理念,从而切实提高音乐教学实效。
在教学《柳树姑娘》这首歌曲之前,我对教学目标进行了如下设计: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有感情地表现柳树姑娘的音乐形象;能唱准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律动让学生感受四三拍子的强弱韵律;运用图谱式描绘音乐旋律线快速掌握音高位置,顺利演唱歌谱;通过模仿柳枝生动的摇曳形象,体会附点四分音符的感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乐于在情境中参与歌曲的学唱活动,在演唱、表演等活动中感受春天的美丽景色,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如此,通过明确三维目标,既理清了上课的思路,又彰显了素质教育理念,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直观感受,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小学音乐是一门具有浓厚人文色彩的学科,且更为注重对学生思想品格的塑造和人文素养的培养。鉴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思考方式仍多依赖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只有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才能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此时,若能运用信息技术这一现代化视听工具将音乐作品所描绘的画面及场景直观地呈现出来,不仅可以增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丰富音乐教学的内涵,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为学生感知感悟作品内涵奠定基础。
在教学《杨柳青》这首歌曲时,我先是运用信息技术播放了扬州风光图片,并对学生说道:“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月的扬州烟雨朦朦,琼花盛开,花香扑鼻,是个风景很美的城市。”随后,我相机出示了扬州的名胜、小吃,并讲解道:“扬州不仅有历史悠久的‘瘦西湖’,古刹大明寺,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吃:三丁包子、扬州老鹅、牛皮糖,真可谓是色香味俱全。”通过欣赏扬州美景,将音乐美和景色美融为一体,既唤醒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又使学生充分感受了江南风采和魅力,进而为学生接下来感知感悟歌曲内涵奠定了基础。之后,我让学生聆听了扬州民歌《杨柳青》,并谈了自己听后的感受,接着向学生讲解了扬州的相关知识,以增进学生对民歌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三、活动体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音乐即是情感的艺术,给人以美的艺术,也是创新的艺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以充分释放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一个值得广大音乐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促进学生音乐创造能力的有效提升与培养,教师就需做好自身角色的转变,通过有意识地开展音乐活动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才能。
在学生聆听了《木偶的步态舞》,观看了木偶表演后,我创设了如下情境:圣诞节的夜晚,午夜的钟声响起,人们进入了甜美的梦乡。玩具世界的玩具们开始了热闹的圣诞夜舞会,小木偶们在火炉边热情地舞蹈……基于此,我让学生两人或三人为一组,从木偶的欢乐舞和木偶的孤独舞中任意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音乐元素,试着将其编成一段木偶的故事,并根据音乐节奏的变化,合作创编木偶的脚步动作。如此一来,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体会了音乐的无穷魅力。
总而言之,音乐教学不是为了培养音乐专才,而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奠定基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立足课程标准,积极适应教改要求,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中心,在注重理论知识与技能传授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孟斐.浅析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J].北方音乐,2017,37(21):206.
[2]马会婷.核心素养,小学音乐课堂的立意与指向[J].北方音乐,2017,37(17):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