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课间活动利用与初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

发表时间:2020/10/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8期   作者:刘坤
[导读] 利用大课间活动开展体育活动是现阶段中小学都会采取的固定教育策
        刘坤
        湖南省常德市第十一中学   415000
        摘要:利用大课间活动开展体育活动是现阶段中小学都会采取的固定教育策略,对大课间活动的有效利用往往能够使中小学学生在活动中放松学习活动中紧张的心理,并在活动中得到自身身体素质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阶段大课间活动的利用效率,教师可以基于体育核心素养这一教育目标,对大课间活动中的具体活动运动内容进行设计,使大课间的活动时间得到更加深层次的开发,让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能够在大课间活动中得到提升。
        关键词:大课间活动;体育活动;初中阶段
        利用大课间这一学习间隙组织学生开展适量的体育活动,往往能够使初中学生减轻学习压力的同时得到定量的体育运动时间,使学生在初中校园生活中能够得到学习与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为了进一步促成体育教学目标与大课间活动内容的融合,教师应该基于体育核心素养培养这一深层次的教学目标对大课间的活动内容进行更加细化的设计,使大课间的活动时间能够得到更加具体化且具有方向性的利用。
一、利用合作化活动培养学生体育品格
        考虑到大课间活动在初中阶段的教学模式中一定程度肩负着帮助学生调节学习时间,减轻学习压力的作用,在初中阶段的大课间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合作化作为课间活动的创新方向。一方面,合作化的运动内容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为大课间活动赋予了一定的趣味性,这是符合大课间调节学生学习状态、减轻学习压力的基本任务要求的,另一方面,合作化的运动模式能够为学生创造团队合作、团队竞技的活动情境,使学生在大课间活动中形成守规则、善合作、努力拼搏等良好的体育品格,发展学生的体育品格素养。
        笔者认为,体育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大课间活动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并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开展一些合作竞赛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在大课间活动中组织学生开展集体跳绳的竞赛活动,在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既需要遵守集体跳绳运动的实际规则完成运动的开展,又需要与班级学生协同合作,以统一的节奏取得更好的运动成绩,并全力以赴地付出自己的努力以完成竞赛活动。通过团队活动的组织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真实的竞赛活动氛围,从而使学生在竞赛实践中培养起良好的体育品格。


二、利用常态化活动培养学生运动习惯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素养是为了初中学生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自主地开展体育锻炼,在良好运动习惯的作用下实现身体健康的长效发展。为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开展的时间,在固定的模块中开展常态化的活动,使学生在长期坚持常态化的活动中感受常态化运动对自身身体素质的增益作用,逐步掌握常态化的运动模式,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为此,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设计常态化的活动,使其切实地符合学生日常生活中开展运动的客观条件,确保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实际操作,实现运动习惯素养的养成。
        例如体育教育工作者在初中阶段的运动活动组织过程中,可以将走路或跑步一类的对场地要求较少,学生日常生活中即可完成的运动活动作为常态化的基础活动,在大课间中组织学生开展。通过在大课间活动开始阶段或是结束阶段组织学生固定化地开展较为简单的步行行进或是跑步行进,能够使学生在长期的坚持过程中清晰地看到自身身体素质在运动过程中展现出的变化,直观地看到运动对自己身体健康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并且在长期的坚持中形成一种肌肉记忆与主观习惯,让学生从主观意识层次接纳运动,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素养。
三、利用准备化活动培养学生健康行为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健康行为素养,是为了学生能够在运动活动中以良好的运动健康知识为自己的身体提供更多的保护环节,使学生能够切实地在运动活动中得到身体素质的发展。为此,在大课间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地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准备活动,利用大课间的时间让学生认识到准备活动在运动活动开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具体的准备活动开展方式,帮助学生健康行为素养的养成奠定基础。
体育教师在大课间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可以将准备活动作为课间活动中的固定环节,并在教学环节中促成运动理论与运动演示的结合。例如在活动关节的相关准备环节中,教师即可在为学生做好准备运动的演示过程中,向学生明确地指出关节准备活动在后续跑步、跳跃等运动中的必要性,利用理论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准备活动开展的意义,从而使学生更加高效地掌握准备活动的开展方式,使学生形成健康的运动行为素养。
        利用对大课间活动运动内容的设计,能够有意识地利用大课间时间对体育课程进行相应的延展,从而使体育教育常态化于学生的初中校园生活之中,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定的有利条件。在体育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教师对大课间活动内容的设计能够更加具有指向性,从而深度促成大课间与体育运动的融合,创设有力的综合能力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刘桂丽,王茂球.试论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01).
{2}马良峰.大课间活动——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引擎[J].小学教学参考,2018(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