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丽珍
广西柳州市文韬小学 545000
摘要:对于小学毕业班的数学总复习,要根据小学时期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并准确的把握学生层次,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确定清晰的复习思路从而制定合理有效的复习计划,在这前提下,再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达到提高复习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总复习 数学知识 教学策略 复习效率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毕业班的数学总复习是建立在数学知识学习完成的基础上,对知识的回顾整理,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毕业前能系统掌握小学数学知识,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更好地让学生在升入初中更好的进行知识的衔接。总复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做好做好总复习就显得至关重要了,下面我就来谈谈如何做得有效的复习。
一.对知识进行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归纳。
数学是一门结构性很强的学科,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往往是一个个地分散出现的,即使注意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一般地说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梳理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对学过的概念建立一个框架,促进学生脑中的概念结构系统化。复习课的特点之一是“梳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特点之二是“通”,融合贯通,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梳理数学知识既可以按教材顺序,分单元梳理出各单元的知识点,特别要抓出每个单元知识的重难点,和学生容易混淆和出错的知识。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也可以统筹整合本册的内容分计算部分,概念部分,应用部分梳理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网络,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根据学生特点制定合理有效的复习计划。毕业复习作为一种引导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它应该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过程,因此要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复习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学实践证明,经验丰富的老师在坚持科学复习体系的前提下,教学效果会大大的提升,但如果对复习不进行合理组织,效果往往不佳,这就是复习计划不科学带来的后果,有了复习计划,才能保障复习的顺利进行。复习计划的制定,要准确的把握学生层次,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确定清晰的复习思路,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的沉淀,便于形成学习平台,避免平均使用力量,同时要注意统筹复习的顺序,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重点突出,难点准确,体现“找准点,守住线、撑起面”的立体框架。此外,在计划的前提下,形成全面的复习过程,制定复习的目标、涉及的复习题目以及习题,避免枯燥性,达到对时间的有效充分利用。
三.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系统思维。
1.分类整理基础知识。由于小学阶段思维分散性和不集中性,很难进行系统的整理,大部分知识在脑中处于十分杂乱的状态,因此,教师要抓好基础,实现对知识分类整理,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小学的知识注重于概念,它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是夯实我们对小学数学进行加深和拓展学习的必备条件,所以小学部分的知识复习要围绕着概念进行,概念理解透了就记住了。同时,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时间不宜太长,只要理解清楚方向,巩固基础即可,可在往后的复习中进行再细化。
2.进行系统的分类复习。在对基础知识进行整理后,接下来就是要进行分类复习,换句话说就是按照内容的不同进行逐一复习。可以根据数的认识、数的运算、解决问题、式与方程、比和比例、常见的量、探索规律、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部分,进行分块复习,然后进行统筹建构,保证知识体系的整体性与关联性。
3.有目的有针对地进行复习。
机械的重复,什么都讲,什么都练是复习大忌,复习一定要有目的,有重点,要对所学知识归纳,概括。习题要具有开放性,创新性,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要正确评估自己,自觉补缺查漏,面对复杂多变的题目,严密审题,弄清知识结构关系和知识规律,发掘隐含条件,多思多找,得出自己的经验。
4.借助思维导图构建知识框架。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思维导图插图引导学生从图中获得信息,在图中找证据,在图中求真知,学生同学亲自动手绘制思维导图来呈现自己的想法开拓自己的思维,不仅能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并且画图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做一件事,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有利于构建知识,发展思维,达到高效复习的目的。
四.采取多种有效的复习策略,以新鲜活泼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1.闯关游戏,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我曾读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们要在复习课上杜绝“炒剩饭”式的简单复习,创设多种不同的情景,讲出新意,唤起学生复习的热情与活力,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旨在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实际应用的能力,主要是一些综合性、实践性的题目。实践证明,这种把枯燥的复习变成有趣的游戏的方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复习的主动性。
2.活用学具,体验求知过程。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他们更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探索者。因此,在复习中,应尽可能地多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用活学具,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体验到探索的价值.
3.自选作业,树立主题意识。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知识的获取应该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生完成作业也应该如此。倘若仅仅把作业变成一种单向的给予、命令,难免让学生没有胃口,产生厌倦情绪。这样的作业也就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选择的权利,抑制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获取知识的热情,也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发展。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4.巧用习题,触类引申。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对易错易混的习题进行精讲,出些与其相似的习题进行比较,或者引申出与其数量关系相似习题进行比较归类,从而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质数和奇数的比较;质数和质因数;比和比例等。对易混概念的分析,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把握概念的本质,避免不同概念的干扰。对易混的方法也应该进行比较,以明确解题方法,如求比值和化简比。
在小学数学的总复习中,应当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复习策略,以学生为本,以书本知识为指导,对教材知识进行全面了解,掌握知识结构体系的特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使得复习取得更加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陈丽娟 优化小学毕业班总复习要做到“三要”(小学科学:教师版)
[3]360导航:思维导图的特点、功能.
[4]陈新辉,王尚顺.强化题组功能提高复习效率[J].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