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
湖北省建始县官店镇中心学校
摘要: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自主学习理念深入人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各科教学的主要任务,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而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主要渠道,如何构建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成为每个教师必须积极思考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合作探究,师生互动
自主学习理念古来有之,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现代,合理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知识建构的意识与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合作的前提下进行自主探究,更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有重要影响。就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而言,教师教学仍以教为主,而缺乏对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而言,是极其不利的。因此,教师从多角度构建自主学习课堂相较于传统教学而言,有着兴趣主导、学生主动等明显优势。所以,笔者将从“师生互动、问题情境、合作探究”三个方面入手,谈一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
一、师生互动——构建自主学习环境
师生互动中的互动式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同时,它也是增进教师学生感情,缩短沟通距离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应以自己的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来确保数学教学方向朝开放化、人性化方向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一课时,为了构建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我在课堂上通过与学生充分互动,以此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的同时,还能有效与学生交流,更好的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水平。首先,我会转变传统的教学导入方式,与学生互换“角色”,增强学生课堂体验,提高其学习兴趣。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这节课的内容上的问题,对我或者其他学生进行提问,比如:长方形的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以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出来的?然后我作为学生会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以此来收集学生的想法。进而,根据学生的思路通过有效的工具现场演示平行四边形的面试计算原理“S=ah”。最后,我再换回角色,让学生利用面积公式自主做练习题。通过这样充分的师生互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问题情境——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数学本身具备科学性和严谨性的特点,学生也常常因知识的难以理解,而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问题情境教学法以其导入的趣味性以及真实的情境感为主要线索,旨在通过问题来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情境法展开教学,无论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究能力,还是丰富课堂教学效果,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分类”这一课内容时,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意识,我以问题情境法作为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首先,我会创设问题情境作为导入:“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三角形,结合你所认识的三角形,分析它们之间的异同”。并让学生以折叠的方法来检验三角形的种类,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接着我再让学生根据等边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模型,自主思考它们之间的共性与个性,以此来锻炼学生平面图形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我让学生以“三角形的各个角”为主题,进行课堂探究活动,以期更牢固的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知识。通过这样的方法,训练学生自我探究能力,为构建自主学习课堂奠定基础。
三、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合作意识
合作探究既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时,也是学生思维碰撞,形式自我认知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述重难点知识时,要有意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探究,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加以指导和点拨,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的相关内容时,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升,首先,我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水平对其进行合理分组,接着我画出一个组合而成的图形,并让每组学生相互交流、谈论,最终由组长进行课堂发言。在交流的过程中,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得以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我会以监督的形式来巡视各组学生的探究情况。最后,我再根据学生各组探究成果的中的问题统一讲解,以巩固学生知识。
综上所述,构建数学自主学习课堂不仅是应新课改的理念的要求,同时,它也是新时代教育改革中师生利益的共同诉求。但自主学习课堂的构建是一个由意识到行动,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每个教师而言,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此,教师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并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及认知规律调整教学方案,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帮助,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刘改香.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学周刊,2019
[2]张晓春.小学数学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