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发表时间:2020/10/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8期   作者:郭小梅
[导读] 现如今,教学模式已经逐渐从灌输式教学过渡到互动式教学。
        郭小梅
        韩城市新城一中 715400
        摘要:现如今,教学模式已经逐渐从灌输式教学过渡到互动式教学。教师越来越能感受到互动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前的课堂主体是老师,老师一味的灌输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学生根本没有积极性,这样的课堂效率很一般。现在,我们越来越强调把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的每个环节。也就是说,从单方面的教师教授、学生学习到教师和学生双方互相影响,甚至更强调学生为主,改变了以往对学生独立性和主体性的限制。
        关键词:互动教学;初中数学;活跃气氛;引导思路;师生关系
        互动式教学更加尊重学生的主导性,教师应为学生的独立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通过正确引导让学生主动爱上学习。通过互动式教学,教师和学生可以教学相长,互相学习,共同探索知识,更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发展。教师可以更加了解学生的思维,知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学生也可以学习到老师的思考方式。因此身为教师,应该深入学生中去,和学生平等相处,听取学生的想法。本文将针对互动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展开讨论,希望能对各位有所启发。
        一、活跃课堂气氛
        缺乏互动的课堂往往会显得十分紧张,并且学生的积极性也无法调动。课堂气氛直接决定了教学的质量,课堂氛围越活跃,学生的参与度越高,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尤其对于初中阶段的数学来说,如果只是由老师一味的讲书上的知识点,就会显得很枯燥,学生也不会有渴望学习的欲望。教师应该多让学生表现自己,引导学生动起来,而不只是教师一个人在动,教师应该学会从知识的的讲授者变成课堂的引导者,教师只有和学生平等相处,师生之间的关系才会更亲密,课堂氛围也会更轻松。
        例如,我在进行讲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一节课的时候,这一节需要让学生掌握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几个条件,会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这就要求学生做大量的练习,在做题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我会把学生遇到最多的问题统计出来,然后把学生分成小组,再给每个小组分配题目,让小组自己讨论,然后派出一个人当教师给全班学生讲解,最后再给每个小组打分,分数高的可以给予一些奖励,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教师可以在一旁给予提示。这样一来,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都能学到知识。
        二、引导教学思路
        教师在课堂上都有自己的教学思路,怎么样让学生跟上自己的思路至关重要。学生只有紧跟老师的步伐,才能对知识有更好的理解。

教学思路就是课堂的进度,好的教学思路能让课堂更加有效,发展更有序。但提出一个好的教学思路是远远不够的,教学思路在于引导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只有想办法让学生跟上教学思路,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这对教师来说是一项很有挑战的任务,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了解学生个性,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
        例如,我在进行讲解“平行四边形”这一节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我会让学生观察课本上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然后找学生来回答,当学生基本可以找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时候,我会给同学几个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哪些不是,为什么不是。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作用,并没有直接将知识告诉学生,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会更深。讲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这个过程还是让要学生自己探索,给出一些条件,让学生判断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能够自己总结出判断规律。
        三、促进师生关系
        互动式教学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促进了师生关系,如果学生害怕一个教师,那么也会对这门学科不感兴趣,师生和睦相处才能促进教学活动的进展。互动式教学要以互相平等为前提,师生平等才不会让学生对老师产生隔阂。要想做到师生平等,就要做到相互理解,教师要深入学生中去,像朋友一样,多沟通交流,和学生平等相处,改变传统的高高在上的形象。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课堂之外,在生活中教师也可以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
        例如,我在进行讲解“轴对称”这一节课的时候,为了能让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更直观的认识,我深入的了解了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在课堂上我找了几个学生熟悉的动画图案,游戏图案,让学生来认识轴对称图形,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学生感到整节课都充满乐趣,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此同时,学生也认识到教师并不只是高高在上,十分严肃的形象,改变了对教师的认识,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总而言之,互动式教学符合新课标理念,科学的互动方式能推动教学工作的发展。当然互动式教学并不能一味的注重互动,而应该以探索知识为主,有些教师过度的重视互动,看起来氛围很好,但学生并没有很好的掌握知识。所以教师应学会有效甚至高效的互动,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的掌握知识才是最终目的。在互动式教学中,难免也会出现学生不配合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调整教学方法,了解学生心理,分析主要原因。如果刚开始学生不太适应这种上课方式,教师可以循序渐进,慢慢引导。
        参考文献:
        [1]苏满红.谈如何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中国校外教育,2016(31)
        [2]郭晓红.探索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5(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