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平
湖北省枣阳市师苑高中 441200
摘要:在传统的知识本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大多数教师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向学生灌输知识,忽视了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导致知识与生活脱轨,很难使学生有意义地建构知识体系,获取生活经验。物理是一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实施高中物理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立足物理与生活的关系,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通过体验生活情境掌握物理知识,积累物理应用经验,提升物理学习质量。
关键词: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生活情境;创设策略
所谓的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实施高中物理教学活动时,建构物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以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为基础,有针对性地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或物理问题,应用多样方式展现生活场景,驱动学生体验,主动思考,透过现象把握物理本质,顺其自然地理解物理知识,掌握物理学习方法,增强物理学习效果的教学策略。在高中物理课堂上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策略多种多样,我一般应用如下几种:
一、巧设悬疑,创设问题情境
思考始于问题。虽然高中物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基本的物理教学阶段是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使学生借由问题获取物理学习兴趣,建构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潜移默化地发展物理思维能力。生活中不乏物理现象,学生们在体验生活的时候,早已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而且,对某些物理现象有所思有所想,想要一探究竟。基于此,在实施高中物理教学时,教师不妨联系教学内容,挖掘生活化的物理现象,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并驱动学生分析现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物理知识。
以“向心力”为例,在实施教学之初,我利用实物演示的方式,向学生们转动几个物体,使其做圆周运动。在操作的过程中,向学生们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物品进不会掉落呢?不会沿着直线飞出去呢?借此调动学生们的探究兴趣,打好课堂教学基础。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
学生是生活中的个体,在体验日常生活的过程中,早已接触了诸多与物理有关的内容,并建立了感性认识。这些感性认识是物理学的前概念以及对应的知识结构。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习是学生通过与环境互动,在他人的帮助下,迁移已有知识或经验,建构出新旧知识结构的。所以,在实施物理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应用早已储备的物理前概念和对应知识结构,探索新知识。为了实现这一点,我在实施物理教学的时候,会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物理现象,引发学生注意,驱动学生迁移经验,透过现象探寻物理规律。
以“摩擦力”为例,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对初中摩擦力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在参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时候,学生们早已建构了对摩擦力的认知。
而且,在体验现实生活的过程中,学生们也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摩擦现象。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我在实施课堂导入活动的时候,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们直观地播放了熟悉的摩擦现象,如穿着旱冰鞋可以在冰面上飞驰;大雪天汽车上路需要加上防滑链。熟悉的生活现象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在生活经验和物理学习经验的辅助下,大部分学生可以由生活现象联想到物理知识,即摩擦力。立足学生们给出的答案,我顺其自然地对摩擦力进行简单的描述,并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摩擦力的分类,一方面使学生们掌握这个课的学习内容,把握学习方向,另一方面,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迁移知识,对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和大小等进行探究,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三、利用生活素材,创设实验情境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多数教师会为了节省有限的课堂时间,将物理实验束之高阁,直接将教材中现成的实验结论呈现给学生。如此教学,尽管可以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物理实验,建立物理认知,但是却难以使学生建立深刻理解,同时还限制了学生物理探究能力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妨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开展一些简单的易操作的物理小实验,使学生通过体验具体的物理实验情境,分析物理现象,掌握物理规律,加深对所学的理解,同时积累物理学习经验,为提升物理学习效果打下坚实基础。
以“摩擦力”为例,在讲授“静摩擦力”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我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小物品,如牙刷,为学生们进行了实验演示。具体地,我将一个牙刷毛朝下地放到桌面上,慢慢地拉动牙刷柄。在观看的过程中,学生们发现,牙刷毛会受到桌面的摩擦力出现弯曲。基于此,我向学生们提出问题:为什么牙刷毛会发生弯曲呢?在已有知识储备和直观现象的辅助下,学生们会自主地给出答案:因为牙刷毛和桌面之间有摩擦力的作用。立足学生们给出的答案,我继续围绕所演示的物理实验,向学生们提出问题:这个牙刷毛和桌面之间所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是什么呢?有何特点呢?借此使学生们进一步地探寻摩擦力,完成课堂学习任务,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总之,在实施高中物理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与物理教学联系起来,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创设生活问题情境,生活实验情境等,用熟悉的生活现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同时使学生通过体验情境,分析物理现象,把握物理规律,提高物理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士全.生活化高中物理课堂的构建研究[J].成才之路,2018(26):88.
[2]吴雨舟.浅析高中物理知识学习与生活实例的融合[J].科技风,2018(20):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