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素养的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浅谈

发表时间:2020/10/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8期   作者:董友顺
[导读] 实践表明阅读让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
        董友顺
        广元市利州中学   四川省广元市 628000
        摘要:实践表明阅读让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但学生数学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经常提醒、督促和长期的指导。只有在学生的主观意识中播下数学阅读的种子,才能使数学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数学分析、推理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学科素养;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经验告知我们,数学学得好的学生都具备的一种重要素质——阅读理解能力强。在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到许多学生在解题中发生错误是缘于对题意的理解出现偏差,但只需在教师的指导下重新阅读,学生就会发现错误并改正。为什么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才是有效的?究其原因,这与学生的阅读习惯有关。因此,关注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阅读引导,探索数学阅读教学的特点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要。在此,笔者结合三十年数学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谈几点做法。
        一、立足阅读兴趣科学创设情境
        兴趣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倾向,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者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实践表明,当学生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因此,是否有兴趣关系阅读的效果。为此,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喜欢组织自己学生开展科普阅读,尤其是立足数学学科,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在学生阅读之前,适当创设适宜本班学生学情的问题情境,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问题的新颖、有趣、精辟、具体,要难度适当,有启发性。教学中或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来设置悬念,或提供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其阅读兴趣。
        二、重视阅读方法有序加强指导
        1、浅显内容做好“扶读”
        对于一些难度不大、适宜学生阅读的内容,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阅读。比如刚入校初中起始年级“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内容较少,教学时间相对宽裕,课内可以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阅读。稍有难度的内容,可以先让学生阅读,然后教师提问,从而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方法。起始阶段的阅读或者学困生阅读,教师可以帮助提供阅读提纲,随着学生阅读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阅读提纲应逐步由详到简,问题由简到难。
2、重难点内容做好“解读”
数学教材中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的表述,往往具有较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无疑需要教师恰当地分析教材,恰到好处地在重、难点及思想方法上巧妙点拨,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教材,对教材中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有更准确的理解掌握,明确本质、理清逻辑关系。
3、知识贯通与拓展做好“放读”
作为学生任何学科的学习不能仅停留在了解,还需要深度和广度。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逐步提高,除了提供给学生通过自身阅读能理解、掌握的内容之外,还需要在设计问题时专题化,以达到让学生学习在广度与深度上拓展,才能练就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阅读教材的知识延伸到阅读课外的知识;从教师的指导到放手让学生阅读自学,这样就能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过渡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逐渐转变为自学能力。
三、做实学习反馈促进双边交流
在教学中,为让阅读任务落实,要注意给学生提供多向交流的机会,让和谐的氛围、成功的体验、竞争的机制激励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发展,使其主动将数学作为信息交流的工具,并及时反馈阅读信息,加强信息交流,检查阅读效果,随时发现问题,使指导更具针对性,调动全班学生相互探讨的积极性。尤其要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同时交流活动要起到肯定成绩、纠正、补充功效。教师要善于把握契机,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在交流中真正实现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的交锋。另外,对学生阶段“阅读”的表现,应及时作出评价,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应及时鼓励,对暂时比较落后的学生,老师应及时捕捉他们的进步,促使他们很快地进步。?
四、优化阅读过程提高阅读技巧
高水平的阅读不仅仅是一个知识再现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数学知识联想的过程。数学分析能力的实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建立在阅读理解基础上的再现与联想能力。因此,加强数学阅读,引导学生优化阅读过程,提高阅读技巧,学会在阅读中质疑意义重大。“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的过程是学生逐步理解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与自学能力提高的过程。要求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经验告知我们,质疑使学生观察得更仔细,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思考也越来越周密深刻。长积月累,学生主观能动性就会较好发挥,学习过程就会实现正迁移,最终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五、聚焦习惯培养拓展阅读内容
实践证明,无论阅读课外数学科普读物、数学学习指导读物,还是以中小学生为读者对象的数学和自然科学期刊等,对于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也是不可或缺。拓展阅读内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较快地提高数学阅读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从而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数学应该是活的、动态的、开放的、表现多维度的数学活动的结果,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与记忆,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二数学阅读无疑是最好的践行。
叶圣陶先生讲:“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重视数学阅读对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实践表明阅读让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经常提醒、督促和长期的指导。只有在学生的主观意识中播下数学阅读的种子,才能使数学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数学分析、推理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红.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9):23.
[2]石友梅.以数学阅读能力培养为导向 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9):94.
[3]张和平,朱灿梅.中学理科教科书阅读缺失亟须纠正[J].教学与管理,2020(13):83-84.
[4]张定成.探析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效率的有效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8):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