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伟
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 362000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发展,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能力的培养成为高中化学课堂的主要目标。结合一线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怎样做到以生为本,针对学生能力提升来设计教学活动进行了讨论与研究。
关键词:高中化学;以生为本;专题探索;多媒体
新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根本,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摒除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私塾式说教,要还原学生为学习的中心,一切问题及辅助活动都要契合学生的认知发展!鉴于此,笔者特此联系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对如何体现以生为本,有效提升学生能力进行探索与研究!
一、激活兴趣,点燃探索激情
兴趣是激活探索激情的法宝,没有兴趣的学习味同嚼蜡,与能力教学南辕北辙!化学进入高中阶段变得抽象,同学们理解存在困难,如果再没有兴趣驱动,可能根本无法深入听讲和自主探索,因此,一线教师需要在课堂初期通过巧妙的方法,激活学生“欲穷其林”的探索欲望!如,学习“苯分子结构”时,我们可以给大家分享凯库勒在梦中得到启发认知苯的环状结构的趣味故事来强化学生印象,鼓励大家探索!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点的不外乎神奇"直观的趣味实验演示,如,笔者根据以往的经验发现学生对有机化学兴趣浅薄,于是笔者就在有机化学开始学习时设置“尿糖检验”小实验,毕竟我们周边很多糖尿病患者,同学们对这个小诊断有很大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了对有机化学的探索欲望!
二、专题探索,知识迁移能力
通过专题探究,让学生体会知识生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从而迁移知识,生成能力!专题探究属于任务驱动的范畴,专题任务是知识的载体,具体操作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个与生活比较切近的课题或者设置创新型探索,让同学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这样将知识集成到专题中,便于“聚而歼之”,让学生以小组互动启发的形式,聚集优势智慧来攻关,不但能有效激活探索欲,而且能培养大家严谨的探索和治学精神!如,学完氯气的相关知识,笔者就设置制取与收集氯气装置优化与改进的探索型专题,来让学生利用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先让大家回顾教材上氯气的制取"收集和存储方法,并亲自动手严谨地做一次,然后让大家思考,对实验进行改良。经过思考,为了保障方便快捷和良好的气密性,同学们决定就地取材用弹性和密闭性比较好的医用塑料输液瓶来代替传统的储气装置,它的优势在于,这样收集的氯气如果保存得当即便时间久了也发生不了氯气泄露,当我们需要用氯气的时候,不用打开盖子,只需把注射器针扎入抽取即可,这样不但可以反复利用,还为移动和取用带来极大的便利!由此可见,只要给学生探究任务,就能集思广益,想出创新性的方式和方法!
三、借助媒体,形象知识生成
教学实践中,许多学生对抽象的化学现象和微观的化学变化感到难以理解,这时我们就可借助媒体以动画的形式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还有,许多实验短时间无法完成或者产生有害气体危害性比较大,为了安全起见,我们也可用多媒体来演示实验过程,这样不但便于观察细节,更能保障生命安全!如,以前教学#原电池原理$时,只能让学生通过宏观的桌面
演示实验,结合物理知识导线"电极"电解槽和电流表等诱导学生发散思维来想象电池是怎样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学生由于无法观察其微观化学变化,很难理解电子怎样进行定向转移而形成电流的!而借用多媒体动画技术辅助教学,就能将微观世界的变化形象地展现给学生,让大家能清楚地观察到动画模拟电子怎样通过原电池的负极流向正极,加快了理解和认识,为他们真正准确地掌握知识提供了方便!
上文是笔者结合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对如何以生为本,迁移知识"生成能力进行的探索与研究!概括地讲,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出发,充分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再设置专题任务驱动他们运用知识生成技能,借助辅助工具形象认知))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全面认知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形成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J]. 郑艳改. 学周刊. 2019(05)
2.新课改下高中化学课堂导学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究[J]. 韦萍萍. 科教导刊(下旬). 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