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8期   作者:白燕
[导读] 小学是每个人学习数学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
        白燕
        黑龙江省龙江县实验小学161100
        摘要:小学是每个人学习数学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同时,也要提升教导学生的能力。数学包含很多概念性和操作性的知识,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因此数学学习绝不仅仅是掌握了教师的教学内容就可以提高自身数学水平的。如果学生只是一味地完成教师的要求,学习将会变得非常被动,学习效率也将大大下降。由此可见学生只有主动学习,才是提高自身数学水平最大的成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分析
        传统学习模式往往是单调的填鸭式学习,教师将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统统按教师的学习技巧告知学生。这样的学习会让很多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没有自我判断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不能独立解决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也记得不扎实同时也没有了探究的思维能力。现今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不仅仅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更多的是需要彼此的配合、协作的集体。因此从小学数学教育阶段,教师就应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这样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学习数学阶段的综合能力,因此本文就基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进行简要分析。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预习能力
        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预习是有着非常重要作用的。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首先会对接下来的课程从头至尾的浏览一遍,这样会让学生大体判断出学习的难点和熟悉点。学生会主观分析出哪些知识是曾经接触过的知识点,哪些是下一节课的新知识点。并且学生会根据自己以往的学习经验来解释新知识,并且会通过查询资料、翻阅书籍等方法,扩大对新知识的了解。学生对未知的事物是会有不同程度的恐惧感的,预习会大大降低学习新数学知识点给学生带来的恐惧感。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可以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把握正确的方向。
        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中,通过预习学生会很快联想到自己之前学习到的关于乘法的技巧和知识点。使学生对新知识的熟悉度可以迅速上升,学生通过对比知识,熟读教材,会让学生在未学习之前对教学内容有大致的判断。使学生学习更有主动性,也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对自己不熟悉的内容更加专注。
(二)敢于质疑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中,培养学生质疑知识的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这是教师培养、锻炼学生质疑知识的有效基础。教师不应打压学生的提问能力,学生把握不好提出问题的方向,但是学生有思考并且提出问题的精神,应该得到教师的鼓励。正确地评价学生的提问对学生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学生往往因为教师的评价而放弃了今后学习数学中的质疑。不断提出对学科的质疑,才会使学科更加进步。数学的进步和发展,恰恰是通过无数数学家对知识的不断探索和质疑中成就的。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过程中,学生会常常质疑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其实这恰恰是学习好这一课的基础,教师应给予更多正面的评价。而不是粗略地否定学生,使学生受到打击。敢于质疑和提问将会使得学生带着对学习数学更大的好奇心,研究数学、探究数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将会有效培养学生,更有助于学习数学。
(三)兴趣培养
        数学学习中对兴趣的培养,是奠定学习数学中自主学习的保障。教师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多地融入对数学兴趣的培养,但部分家长、教师往往因为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认为成绩才是最终的目标,忽略掉了兴趣是学习的保障。毋庸置疑的,小学生更好动,对游戏和玩具有更多的关注度。教师要引导并告诉学生学习数学是轻松愉快的,不要让学生只关注成绩,忽略掉学习数学的乐趣,促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升。


        例如,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学生不仅仅可以通过分数本身来感知这一数学概念。可以通过一个空水杯不停地注水,观察水杯的刻度来让学生感受到,分数在一个区间内的变化。使分数这一抽象的概念可以具体化。也可通过橡皮泥来使学生感受到分数的叠加和分数的拆分等。让学生通过中能够接触到的具体实物,感知数学的生活性。学生有了更多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使得学生学习数学更加有热情,也使得学习数学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上升。
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一)分组合作
        在教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中,合作探究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很多小学生缺少和其他学生合作、配合学习的能力,这不仅使得学生之间没有互动、没有沟通,也不利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更使得学生之间的关系不融洽。部分学生只关注自身的生活和情感,对其他同学不闻不问,长此以往不仅会造成学生不善言辞、性格孤僻,甚至影响学生的心理成长,进而产生心理问题。
        数学分组教学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要考虑到学生性格、学习能力等关键因素对学生进行合理、科学的分组,。让分组教学的落实变得切合实际情况,而不是学生之间还没有得到很好的交流和讨论就草草收场。在分组教学中上游学生都应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只让能力强的同学表达所有教学问题。因为数学分组合作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之间有流动性,让沟通变得轻松,让知识的火花在学生中间得到有效地碰撞,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和与其他人合作的欲望。教师可以在数学分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将知识点分散给组员学习,然后让学生之间充分地沟通和讨论并且将知识汇总,让学生可以彼此成为对方的老师,带动学生的更多交流,也让学习数学变得更加容易。
(二)师生互动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往往会对数学成绩高的学生投入更多教学精力,不管是课堂提问还是课下答疑,教师都给予了更多的互动。对成绩低的学生,部分教师没有沟通欲望,认为学生有听不懂、理解不到位、提不出什么关键的问题、表达能力弱等诸多问题。但这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师生之间互动是不应该有条件的,而应当是平等的,学生的能力也不应盲目地下结论,更不应该分类培养、厚此薄彼。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耐心,在学生学习停滞不前的时候,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帮助;在学生不敢与教师交流的时候,教师应主动与学生沟通,向学生传达爱和关怀。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亲密的,这不仅仅会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益处,更会对学生性格的培养有益处。而教师作为这份关系中的催化剂,应该和学生建立起有效地沟通的平台,使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大大增强。
(三)家庭互动
        小学生的数学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一定不要忽视家庭的互动能力培养。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是最紧密的,小学生在家庭中的互动欲望也较为强烈,但部分家长却没有在这部分给予更多的关注,认为学生的学习就应该是在学校完成的,忽略了家庭互动给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的正面影响。教师应告知家长,鼓励家长更多培养小学生的家庭互动,使小学生在家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有更积极地互动,增进学生的表达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在家中将每天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以第二课堂的模式讲述出来。小学生通过给家长讲解数学知识,可以有效的检验出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将知识概念不清的地方显露出来,使学生有了解决学习问题的方向。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应更多地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能力,使学生更加主动学习数学,为学生未来学习数学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同时让教师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马玲.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0):192.
[2]晏卓.浅议如何利用合作探究提高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7(5):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