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超
滕州市实验小学永昌路校区 山东省滕州市 277599
摘要: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日常教学的真实情况,从“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导入”“利用情境课堂增加课堂参与”“利用动手能力加强自主学习”“利用合作学习培养合作能力”“利用评价反馈提升学习信心”五个方面出发,对在目前小学数学的教学情况下,如何智能创新的设置数学课堂教学做出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字:小学数学;智能创新;自主学习;合作能力;评价反馈
在时代不断发展的前提下,教师的教学也需要不断的创新,更新换代,用智能的、创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创新是一直以来都需要教师和学生该有的思维模式,是新时代发展的前提,智能是高效教学的重要特征,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大都采取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讲台下听的模式,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互动,教学方式也没有新意,这就导致了许多学生上课走神,不专心听讲等各种课堂小动作的出现,严重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摒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想方设法对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进行创新,用最智能创新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获得数学成绩的提高。
一、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导入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普及,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利用身边的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的便捷性和内容的丰富多样性创建新颖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平日里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的形式生动形象的、简单易懂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帮助学生理解难点疑点,扩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对数学的全面思考,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例如,数学教师在教学“图形的运动”的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本节内容是要求学生能初步感知旋转、平移等图形的运动现象,但是小学生年龄尚小,思维发展还不够完善,对于一些抽象的、多维空间的图形运动不能够理解,教师就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对图形的运动用动画的方式展现出来,比如“游乐场中的各个项目的画面、风车的转动、时钟指针的转动等”,用小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旋转的特点,从视频里直观地了解到旋转时物体的方向发生了变化,其形状、大小等都没有发生变化。多媒体的运用,就更加促进了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对数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二、利用情境课堂增加课堂参与
情境课堂一直是非常受广大教师和学生喜爱的教学模式,其可以将数学中的知识融入到生活化的场景中创造出一个容易被学生理解的场景出来,为数学课堂营造出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打破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零互动的局面,使学生能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情景教学也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思维模式,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例如,数学教师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本节内容是让学生在认识了长、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深度的学习。教师可以首先询问学生“想象中的四边形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然后让学生对脑海中四边形的样子做一个描述,学生回答说“它们都有四条边、四个角”,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对四边形的初步印象去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找出一件手中是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物品进行展示,谁先找出奖励谁一朵小红花,学生一下就有了斗志,分别找出了铅笔盒、橡皮、桌子、板凳等物品,教师把教学内容与生活中学生容易理解的物品结合起来,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课堂互动,使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
三、利用动手能力加强自主学习
数学这一科目最重要的就是对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动手能力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抽象的事物的理解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真正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于一些可以动手解决的题型让学生来动手解决,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从动手中得到数学能力的真正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数学教师在教学“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本节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圆柱及圆锥的特征。教师可以首先准备一些圆柱和圆锥的模型还有直尺、纸张、剪刀等物品,然后找出一些相关的圆柱圆锥的食物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提问学生“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经过观察回答“它们都至少有一面是圆形的”,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分别用纸做出一个圆柱体和圆锥体,然后认真观察其特征,还可以将其展开用尺子量一量其周长等,看看用尺子量出来的结果跟课本上圆柱和圆锥的周长公式算出来的结果一样不一样。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就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利用合作学习培养合作能力
一个学生的力量或者脑力可能没有那么的厉害,但是当好几个学生凑到一起,一起学习、一起探索问题,就会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开拓和发散。教师可以合理的科学的将学生分为几个合作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学习,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互补、互助的过程,共同完成任务,教师要适当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中完成数学学习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发展。
例如,数学教师在教学“折线统计图”的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本节课是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使学生会看、会画折线统计图。教师可以在学生学完本节大致内容后给学生布置一个画折线统计图的课后作业,然后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学习,让学生在自己的小组内进行合理的分工合作做任务,比如小组内有的学生进行对数据的统计、有的学生负责对折线统计图的绘画、有的学生负责对折线统计图反映出来的情况作出记录、有的学生负责对此次小组合作画折线统计图的合作过程和结果作出一个评价。如此就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充分的进行了自主探究的体验,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五、利用评价反馈提升学习信心
教学评价是教师按一定的规则对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果做出的确定反馈,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数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学习的热情度。教师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要注重评价的方式和实践性的评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程度的评价语言,多鼓励学生学习,让学生在评价中发现自我,真正了解自己的状况,从而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获得数学学习的意义。
例如,数学教师在教学“百分数”的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本节课是让学生通过掌握百分数的知识点,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在给出学生实际问题的相关题目后,可能有的学生很快就能理解了题目的大意并解决掉问题,但是有的学生却对题目和解题的思路有所疑问,问题不能够得到解决,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对会做这道题的学生进行表扬,让其在讲台上把自己的解题思路给其他同学讲一讲,充分的给予学生自信心;对于不会做这道题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引导其去理解题目的大意,帮助其找到解题的思路,并加以鼓励,使学生不要丧失信心,多多练习就行。学生在教师不同的评价鼓励中就真正的找出了自身的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成绩。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的创新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不但要发挥好自己的引导者的角色,更要注重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性和主体作用,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齐心协力,共同创建创新的、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杨海燕. 教育均衡发展环境下的小学数学创新教学[J]. 都市家教月刊, 2017, 000(011):11.
[2]欧阳春青. 浅谈新时期背景下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方法[J]. 文理导航(下旬), 2017, 000(007):47.
[3]黄骁. 新课堂,新教学———浅谈小学数学创新教学[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 2017(43):9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