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及实施途径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18期   作者:和翠云
[导读] 根据指导纲要要求,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

        和翠云
        丽江市古城区民族中学674100
        摘要:根据指导纲要要求,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开设不少于16学时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的劳动时间,小学一至二年级不少于两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及实施途径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育人价值;实施途径
引言
        “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加强劳动教育进行了全面部署。近日,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重点针对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细化有关要求,为积极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大力培养新时代劳动精神指明了方向。
一、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
        (一)促进青少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世界,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勤劳动来创造。苏霍姆林斯基说,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同时,劳动教育一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也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可现实情况却是,一段时间以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被弱化,青少年中不珍视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突出,劳动独特的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淡化了。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迫切需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促进青少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锻炼培养他们的审美认知能力
        让青少年适度参加体力劳动,还可以锻炼培养他们的审美认知能力。马克思在阐述劳动的本质属性时,使用了“美的规律”这个概念,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固有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世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看来,劳动对于人类,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更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彰显。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劳动,就是“懂得处处都把内在固有的尺度运用于对象”,所谓“内在固有的尺度”即人类所具有的依据美的规律来认知世界的观念和方法。在实践中,我们也能感受到遵循客观规律创造美的过程。


        (三)锤炼勇于创新的意志
        近年,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已把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新时代背景下,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都应重视培养和锤炼学生的创新意志。而劳动教育之所以能够培养和锤炼创新意志,主要是因为人在劳动实践中会遇到新问题、新矛盾,并对新问题、新矛盾做出新的解释和探求新的解决办法,从而逐渐形成新的理论和方法,而新的理论和方法又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发展和完善。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正因为如此,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时,一定要让学生亲身参加劳动实践,使其真正了解现实社会中的创新需要,以此激发其创新动机,同时必须加强学生劳动实践的过程管理,使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践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来。
二、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途径
        (一)要拥有相应的专职师资队伍
        劳动教育既然被设置为大中小学的一门“硬核”课程,就当配备一支专(兼)职从事劳动教育的教师队伍。这既需要强化擅长劳动教育专业的师范类人才的培养,也可充分利用相应的社会资源,聘请如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优秀社会人士,更应构建起一套相应的理论体系与学科体系,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教研活动。
        (二)劳动教育应与当地实际相结合
        开展劳动教育应与当地实际相结合。正如意见中指出的,各地区和学校应结合当地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不同阶段、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学校,设计和开展劳动教育要因地制宜。民族地区的劳动教育应与民族地区特点相结合,与民族特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三)合力构建劳动教育的社会大环境
        劳动教育不能只是教育部门一家的“独角戏”,离不开政府、社会和家庭的引领、熏陶与配合。政府要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理念;社会各界要发挥好劳动模范、能工巧匠和行业带头人的榜样示范效应,与学校联手开展社会实践、公益劳动、社区志愿者等活动;家长要重视对孩子生活自理和动手做事能力的培养,培育其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公益性劳动主动做的良好习惯。
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广大青少年正处在成长的黄金期,上好劳动教育这门课,也是为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观念浸润人心。
参考文献
[1]何云峰,宗爱东.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青年学报,2019(01):6-11.
[2]商云仁.当前青少年劳动教育的价值、场所与阶段性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11):231-233.
[3]徐长发.新时代劳动教育再发展的逻辑[J].教育研究,2018,39(11):12-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