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锋
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荷塘中心小学 333000
摘要:从《礼记·学记》中的“善问者,如攻坚木”到陶行知的“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无不说明提问的重要性。教师恰到好处地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实施策略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的课堂提问环节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由此来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需要设计合理的提问内容,选择合适的提问时机,采取多样化的提问方式等等,让课堂提问能够发挥其积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充分加入到学习中来,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
一、小学语文现状
在中国式家长的教育理念中,孩子的成绩是放在首位的,其次才是孩子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收获到什么,能够学习到什么。很多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了期待,想要他们变得出息,将来有更好的生活。正是因为父母这种对孩子极大的期望,使得中国的教育界日渐畸形,即分数是一切。他们不知道教学主要是教授的什么内容,只知道分数代表了他们的成绩,他们所能够到达的程度。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教师首先应用在教学过程中的就是题海战术,他们认为多做题,成绩就自然会提高,但是正是由于家长的这种思想使学生变得在课堂上越来越不活跃,越来越沉重的课业,让他们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并且因为家长一心只看孩子的成绩,为了避免他们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都会在除了学校的任务之外还会在课外报辅导班,兴趣班,各种各样的班级使孩子没有办法,在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之下,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热爱学习的心,他们很多开始逃避,开始害怕学习,害怕去学校,甚至害怕交流。
二、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有效性不足的问题
(一)问题缺乏趣味性设计,不能激发学生思考
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处在身心发育的初级阶段,其本身对于学习并未形成什么深入认识,很多时候学习行为会受到自身兴趣的影响。感兴趣的内容,学习积极性就比较高;不感兴趣的内容,往往就提不起劲。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来讲,在问题设计中就缺少趣味性,这样自然就不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也就不能引导学生有效融入到课堂学习中。
(二)直接机械照搬
当前我们国家语文教材包含多个版本,人教版,苏教版等课程标准不尽相同,但在文章,古诗词等的选材上却各不相同。但是现在的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在互联网上寻找教学材料,经过简单的整合就教授给学生,这样的教学内容没有教师的独特感悟,也无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于课堂教学完全不会有帮助,反而会极其的枯燥乏味。
(三)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未体现主动性
一说起课堂提问,很多教师的第一反应就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这个想法虽然没错,但是却比较片面。尤其是在目前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行的背景下,就显得不符合教育新形势。课堂提问,并不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问,也可以是学生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者是学生彼此之间提出问题展开探讨。然而,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没有自主提问的空间,这就限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三、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具体教学策略
(一)巧妙设计课堂提问内容
在语文课堂上,如果想利用课堂提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就需要设计合理的问题内容,贴近文章内容的中心思想以及重难点,引导学生逐渐深入文章,对文章进行透彻的理解。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首先,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明确文章的中心主旨;然后,教师对文章中可能存在疑问的内容展开分析,在学生阅读结束后,学生会对文章产生疑问,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将学生的疑问展开,一步一步的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去深入思考、发散思维。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穷人》一课的教学时,在学生阅读文章后,者提出问题:“作者问什么要将‘穷人’作为文章的标题?”学生经过思考回答:“因为文主要描写的人物桑娜就是一个穷人”,还有学生说“因为桑娜收养了穷人家的孩子”。在学生的回答中可以发现,学生对这个问题还有一些疑问。在此基础上,笔者继续提出问题:“文章的主人公是桑娜,作者为什么不以‘娜’命名?请同学们再深入阅读文章,思考这个问题。”通过这样的一系列问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调动,能够主动进行问题答案的探索,使课堂氛活跃起来,同时整体课堂质量也显著提升。
(二)引导学生参与提出自身问题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提问还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引导学生提出自身的问题。第一,可以在课堂上创设“释疑答难”的环节,也就是在对课文完成讲解之后,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提出自身的疑问,由教师来进行解答,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上的疑难困惑。第二,可以创设小组集体讨论活动。先让每个小组提出具体的探究任务,然后指导各个小组合理分配任务,集体进行探究思考,将任务中的问题,切实解决,从而实现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通过学生提出自身的问题,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和课文之间的联动,从而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更高的水平。
(三)提问要突破重难点,具有针对性
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是每位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语文课文中常常有一些关键字词,它们一般是课文的题眼、诗眼,在文中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抓住这些关键字词设问,不仅能优化教学过程,还能收到“长篇短教”的效果。以《生命的药方》一文为例,这篇课文通过讲述艾滋病患者德诺与他的朋友艾迪之间的友情故事,歌颂友谊的难能可贵。其题目就是文章的题眼,是文章的中心,全文正是围绕这一中心展开的。因此,为了让学生感受艾迪和德诺之间深厚的友情,理解“生命的药方”的真正含义,笔者围绕“药方”这一关键词语设计了如下问题:谁要找药方?为什么要找药方?如何寻找药方?什么是“生命的药方”?这几个问题涉及课文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中心思想,学生只要能够深入理解这几个问题,就能把握课文内容,领会中心思想。这样,教师抓住题眼设计有效问题,紧扣中心,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思考,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艾迪与德诺之间那份真挚的友情,还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把教学目标真正落到了实处,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学科是一门接触文字时间最多的学科,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来说,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在识字学习中,或是对句子的学习。在这样纯文字的学科中,小学生很难产生较强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使用情境问答这样生动的教学环节,通过问题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情境问答中,教师应选择正确的情境,并为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到情境中,站在文章中人物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而得出正确答案。在有效的情境问答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充分激发,并且可以主动考,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
教育是教育人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快速思考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课堂提问教学就是其中的一个主要方法。创新式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在新时代新背景下,会提高学生今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对于学生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魅力也有独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璐.浅谈有效的课堂提问[J].中国教育学刊,2018(S2):84-85.
[2]魏文芳.浅谈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在学生的提问中更精彩[J].中国校外教育,2018(36):147.
[3]孙巍.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提问技巧[J].黑河教育,2018(12):43-44.
[4]汪军.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J].甘肃教育,2018(24):100.
[5]虢治友.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质量的基本技巧[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878-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