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秋凤
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中心小学 广东广州 511300
摘要:生态语文阅读教学的多元性,能引导语文回归本真的整体教学改革试验。在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中,我们尝试了构建新型的阅读教学流程及评价方式,大大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字: 统编教材 生态语文 多元阅读 评价
生态语文阅读教学能促进学生的创新、全面、终身发展,引导语文回归本真的整体教学改革试验。在课堂阅读教学的研究中,我们尝试了构建新型的阅读教学流程及评价方式,大大地提升了学生语文素养。
一、“5+35”课堂模式驱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良好的课堂教学生态,一定是能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生态。我校在2005年就提出了“5+35”课堂结构模式:悦动5分钟—设疑探究—交流展示—解决疑问—拓展延伸。利用课前5分钟,一至三年级开展感情朗读、背诵古诗词活动;四至六年级开展课外阅读分享活动,学生在课前5分钟轮流分享自己在课外读过的文章等;后35分钟教学新授课知识,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特色阅读融入课堂,丰富学生语文素养
(一)生态悦读活动,分享读书之乐
“悦动课堂”教学模式也为悦读活动提供了“土壤”,为“开卷”铺路。
(1)让阅读“有时间”,有交流展示平台
为了保障阅读时间,每天中午(2:20—2:40)为自由阅读时间,每周一节的托管课为课外阅读时间。每节语文课,安排课前5分钟阅读分享,并由学生点评;周末至少读1篇课外文章,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寒暑假布置阅读课外书3本以上,并撰写读后感。
(2)课堂勤指导,倾诉阅读的心情
语文科组建议老师们进行“课外阅读,课内指导”,每学期利用两三节语文课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课型有“好书推介课”、“课外阅读指导课”、“阅读交流课”等。另外,读书之后也会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倾诉阅读的心情。
(3)家校联动,提高阅读效率
学校积极寻求与家长配合共同建立“学校+家庭”的阅读氛围机制。鼓励家长为孩子建立阅读的小空间,包括书柜、花卉、贴图等等;鼓励家长参与自己孩子的阅读计划,分享阅读心得。这样,学生感觉枯燥的阅读也变得乐趣无穷了。
(二)开展丰富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精神食粮
①“征集名言,制作书签”活动。
②读书主题班会。
③中华古诗诵读活动。
④家庭读书乐,亲子共读活动。
⑤红领巾广播站:每周好书推介。
⑥元旦 “演绎经典”表演赛。
6.编印书籍,办读后感专场,体验读书之悦
每学期《学生优秀作文选》的编印,让师生体验读书之悦,已坚持16年。
(三)开拓创新活动,扬起阅读之风帆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好处多:著名诗人奥马尔·海亚姆在一首诗中写道:“树荫下放着那一卷一卷的书籍,就是我们的天堂!”我校开拓创新,形成读书五部曲——“漂、读、讲、写、评”,为学生扬起阅读风帆,让“书”香花开。
1.让书“漂”
学校形成了校班漂书、班班漂书、生生漂书、家校漂书、网络漂书等形态。
2. 让生“读”
面向全体学生提供推荐书目。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组织学生进行主题阅读。
3.让生“讲”
利用校园广播,增添读书快乐。“红领巾”广播站每学期精选优秀播音员,诵读国学经典、优秀习作,向学生推荐好书目,让校园上空充满书香。
4.让生“写”
每天读一点,每天摘一点, 每天背一点,每天讲一点 ,每天写一点。
5.让生“评”
让学生对读书活动进行评价 ,学校也进行 “阅读之星”“书香少年”“书香班级”等评比活动,以评促读。
三、创新多元评价,促师生成长
传统的教学评价,只是老师评价学生,不能真正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我校引入多元评价机制,对学生参与各种阅读学习加以评价,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层级评价,全面提升
为了减少学生两极分化现象,广泛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校采取了层级评价的方法,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可将学生分为三个层级,在此基础上实施不同的教学分层:预习、复习的分层;课堂目标的分层;练习的分层等。事实证明层级评价,让中低层学生更加自信,学习积极性也空前高涨。
⒉自我评价,反思提升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方面的自我监督,我们常采用学生自评方式,帮助学生制定自我学习行为评价表,学生对自己每天的学习情况及时做好记录,并在每周五进行自我总结。此种评价方法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⒊多元评价,激励提升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一定要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实现评价的多元化,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如,从评价者角度看,评价可分为学生自评、组内学生互评、小组之间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地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⒋总结评价,反馈提升
总结性评价一般在每月末举行一次,期末教师根据学生平时的多方面评价和阶段总结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形成评价报告单,将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反馈给学生及家长,促使学生自省、自励,提醒家长监督,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总之,呼唤生态课堂是顺应学生“自然生长”,适应生命成长有机结合的课堂,是自主、生长、生命的课堂。统编教材背景下的生态课堂通过构建多元、和谐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的生命得以充分地舒展。生态课堂使凝固的课堂场景变成一幅幅鲜活而生动的画面,流淌出生命的亮彩。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97.
[2]黄大龙,《生态课堂,教育的又一种追求》[J].《生态教育》,2008年第1期。
[3]骆文燕.小学语文生态课堂阅读教学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5(04):35-36.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子课题—小学生态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流程的研究(课题编号:FHB180601—总课题组(2019)第057号)成果以及增城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统编教材背景下小学生态语文阅读教学流程的实践研究》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