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融入生活——中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18期   作者:刘尚昆
[导读] 当前,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生活化教学已经受到了众多教师的欢迎
        刘尚昆
        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第一中学  655700
        
        摘  要:当前,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生活化教学已经受到了众多教师的欢迎,并且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就语文学科而言,具备一定的启发性,而通过与生活相结合,能够促使抽象的语文知识变得具体化,促使学生能够更精准的掌握语文知识,并且充分培养综合能力。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应用的现状,并视为切入点,探寻更为高效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中学   语文   生活化教学
        
        在新课改的不断推动之下,学生不仅要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还需要对自身的综合能力展开培养,语文科目属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而通过生活化教学的应用,能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活跃教学的氛围,从而达成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一、生活化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运用现状
        (一)教学缺乏实效性
        生活化教学能否高效开展,同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关联。当前绝大多数中学语文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在授课期间,虽然为学生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但是学生对此缺乏一定的目的性,缺乏浓厚的兴趣和学习热情。生活化教学活动的开展用过于盲目、流于形式、缺乏时效性,最终导致无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忽略学生主体地位
        中学语文科目在实施生活化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部分教师仍然采取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且依然保持以往的教学观念,只是展开板书式、填鸭式教学,造成学生只是被动的听取教师的传授,无法共同加入至生活化教学之中,也就无法对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有深刻的感悟,对其综合能力的培养造成一定的制约。
        (三)教学内容脱离现实生活
        当前,部分中学语文教学内容同学生的现实生活存在脱节的情况,在教学期间,只是一味地采取宽泛的教学内容,而联系生活、学以致用的教学内容较为匮乏,造成中学生只能浅表的学习语文知识,无法对教材文章的背景、情感、主题等深入探究。
        二、生活化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高效应用策略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语文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学来做出转变。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情感养成的关键时期,在一个人的一生当中,思维与情感的养成能够起到十分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在开展教学活动之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并且达成思维锻炼、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目标[2]。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结合日常生活与语文知识,需要语文教师在开展备课时,对教材当中的生活化内容做出考量,全面整理教材,从而增强语文知识的实践功能,促使学生通过观察生活,进而感悟到语文科目学习的用处。


        例如:在开展《背影》一课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去观察父母的变化,如在父亲出门工作时,观察父亲穿着工服的后背是否已经有些驼背;父亲在家时,头发是否有些许的发白;在放学后,父亲接送孩子回家时,是否存在盼望、期待的目光等。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多去观察其他孩子父亲生活中的举动,从而了解父爱的伟大。通过在生活中细微观察自己或他人父亲的言行举止以及形态样貌,促使学生对文章中父爱表达的深刻感悟,在今后的生活中增强对父爱的认知,学会更加尊敬父母。可以说,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是激发学生情感共鸣,更加深入理解语文教材文章内容的重要方式。
        (二)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
        创设生活情境,主要就是在开展语文科目的教学活动期间,将教学活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营造感知生活、贴近生活的气氛,从而进行教学。以此来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和语文思维能力训练的基础上,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认知和感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运用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表达出对生活的真情实感。由此可见,在开展教学活动期间,教师必须要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为其创设出真实的生活情境,设计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从而充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目标。
        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时,教师可以依据作者的表述,为学生创设一个桃花源生活的情境,并且要求学生展开角色扮演活动,一位学生扮演进入桃花源的作者,其他同学扮演在桃花源生活的居民,通过观察居民日常的活动,以及面部的表情等,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可以说,为学生创设出真实的生活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更加全面的理解掌握语文知识,进而达成高效教学的目标。
        (三)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教师还应适时做好课程的调整与创新工作,深入挖掘教学资源,将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促使教学内容更具趣味性。通常参与社会实践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科学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调动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语文生活化教学氛围,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充分运用所学语文知识,让学生产生生活的共鸣,促使社会实践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开展《大自然的语言》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前往户外,开展植树活动,通过双手感知自然的语言;还可以让学生利用郊游的机会,对春天、秋天的自然现象进行搜集和总结,除了课本中介绍的“大自然的语言”之外,还可以发现新的大自然的语言,让学生更加贴近生活、感受生活,体会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建立与大自然和谐、友好的关系,强化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意识。如此,不仅能够对文章中所阐述的内容和表达的主题有深刻的感悟,还能激发学习对大自然的兴趣爱好、增进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感。
        综上所述,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而融入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并且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文知识,达成全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的重要目标。就教师而言,只有不断在教学过程中探寻更为有效的生活化教学应用策略,才能够达成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距离的目标,才能够真正实现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刘云仁.探析生活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8(06):10-11+25.
        [2]郑建忠.生活化:中学语文教与学的回归[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2(03):134-1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