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趣味教学,打造有趣的小学语文课堂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18期   作者:石雪丽
[导读] 小学语文是让学生识字、学会组词造句,培养学生文学素养、
        石雪丽
        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第一实验小学471500
        摘要:小学语文是让学生识字、学会组词造句,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学科。但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未从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出发,采用适合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特点的教学模式,而是沿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导致小学语文课堂枯燥无味,学生逐渐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趣味教学法是一种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创新型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课程学习中。因此本文从故事导入、组织游戏、知识竞赛三个方面出发进行教学设计,落实趣味教学
        关键词:趣味教学;小学语文;生动课堂
        趣味教学法指的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将趣味教学法落实到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不仅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也是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深入分析和探究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践和应用的有效策略。
        一、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小,性格活泼,通常对外界事物较为感兴趣,很难在将分散的注意力重新转移回到课堂中,从而导致教学进度缓慢,教学效率低。故事具有很强的情节性和生动性,运用有趣的故事作为课程的导入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小学生对接下来的课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新课程的基本内容,搜集相关的故事素材,并在课程开始时先向学生讲解故事,激起学生兴趣后再提出问题,引出接下来所要讲解的新课程基本内容,学生会更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从而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推动教学进程的开展。
        例如:以《和时间赛跑》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先讲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只小蜗牛,正一点一点的向前爬行,路过的蚂蚁迅速的从小蜗牛身边跑过,蚂蚁回过头对小蜗牛要去哪里,小蜗牛回答要去山上采果子。蚂蚁笑着对蜗牛说:山上的果子还没熟呢,等熟透了再去也不迟啊。小蜗牛摇摇头,对蚂蚁说道:等我到那里果子就熟了,我要吃到最新鲜的果子。随后小蜗牛又继续前行终于爬到了果山下,看到果子刚好成熟,又过了许久,蚂蚁赶到时,果子已经枯萎了。这时小蜗牛对他说道:想要吃到新鲜的果子,就要和时间赛跑,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你才会成功。学生通过故事,懂得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这时再与课文知识相结合,达到知识融会贯通的效果。这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导入故事,将复杂的语文课堂知识转变为具体化,吸引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好地进入了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组织游戏,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通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逐渐在这种枯燥的课堂氛围中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游戏教学法则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有效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小学生心理和性格特点出发,基于语文教材的内容,组织特定的游戏形式,融教育和娱乐为一体,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动机和潜能,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使原本沉闷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学生能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当中。从而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授《一次成功的实验》时,为让了学生们真正的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内容,笔者为学生组织了一场游戏,以游戏教学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首先笔者公布游戏规则,三人一组,每人拿一根绳子,绳子的一端系有一根铁钉,三名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将铁钉放入玻璃瓶中,游戏过程中,不许用手接触铁钉。游戏开始后,所有学生都立即展开活动,由于时间紧迫小组的三名学生都想要先进入瓶中,可越在拥挤的想进入瓶中的时候,越是进不去,游戏时间截止后没有一组完成任务。随后笔者对学生们说道:每组的成员都一心为了自己能够最快进入,结果造成了三个人都堵在了瓶口,这样不仅没有让自己进入还阻挡了其他人进入,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有组织的一个一个的进入会不会更快一些呢。随即学生们便又展开了一次游戏,学生们发现这样真的很快就成功了。这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组织游戏,活跃了课堂氛围,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知识竞赛,增强学生竞争意识
        小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和好胜心比较强,希望能够得到同学和教师的赞扬,因此知识竞赛不仅是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竞争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深化学生知识理解与掌握的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依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根据学生们的认知,确立竞赛的主题,然后开展特定的知识竞赛,使学生在竞赛中学习知识,拓展知识视野,也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竞争意识。进而将学生们的表现欲和好胜心转化为求知和深入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在竞争中由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不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例如:在教授《爬山虎的脚》时,为了让学生们巩固强化知识掌握,笔者采用了知识竞赛的方式,让学生们获取新的知识,在比赛中,学生们从生活中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并结合提前收集的资料,纷纷大显身手。这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知识竞赛的方法,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兴趣是教学成功的金钥匙,将趣味教学法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理念,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从故事导入、组织游戏、知识竞赛等方面充分落实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小学生乐于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课程的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进而使得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更加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李润红.浅谈小学语文课堂趣味教学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9(39):61-62.
        [2]王淑彬.趣味性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1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