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绍莉
上海市静安区常熟幼儿园 200040
摘要:学前教育是启蒙性、全面性和基础性的教育。它只需要向儿童传递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最浅显的知识和观念,不求多么系统和深奥。因此,学前儿童具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儿童年龄和生长发育的特点,在学前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为儿童规划和创设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学习环境。环境的教育作用是潜在的,儿童的发展是在其主动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的。对于儿童而言,环境是可以说话的。
关键词:创设;儿童发展;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包括物理学习环境和心理学习环境。物理学习环境是一些有形的、可视可听的物理事物的综合,例如:可为儿童谈话准备的娃娃家,为儿童阅读准备的各类书籍等。物理学习环境还包括自然界的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比如有生命的动物、植物,无生命的水、沙、石、声、云,各种玩具和图书等,通过对这些事物的操作、探索、观察和体验,儿童能得到多种学习经验。心理学习环境也称行为学习环境,其中人文环境的特点非常重要。儿童与人交往的习惯、态度的养成,人际互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社会能力的培养,必须在人的环境中才能形成。儿童之间进行交往,他们学会如何与同伴相处,了解同龄人的特点和行为方式。儿童与成人交往,认识成年人的特点和行为方式,学会模仿,同时也认识自己。心理学习环境还包含着早晨老师迎接儿童时脸上和蔼可亲的笑容以及老师对每位儿童的关心和照顾等。
一、学习环境设计的有关理论
社会文化理论认为,知识是教师和儿童共同使用学习的文化工具,学习环境实际状况既是儿童学习的体现,也是学习的具体支持,儿童学习是在多种技术手段以及认知、社会交往活动的支持下进行的。
环境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是受周围环境影响的。这个理论关注人们对实际环境的认识与理解,以及与人们生活的物质世界和社会环境的整体关系。
二、环境设计的教育指导
教师为儿童设计的学习环境要考虑是否符合儿童的需要,是否符合教学的要求,材料安排是否有足够的弹性,应以儿童发展的水平为依据。也就是说既要安全、美观、新颖和富有挑战性,又要使儿童感受到爱和关怀。例如:为儿童创设一个既丰富又温馨的娃娃家,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彼此交谈,并扮演不同的角色。另外,教师用心地为儿童创设出不同的区角,会使儿童通过游戏或操作在不同领域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例如:利用幼儿园合适场地创设一个搭建积木的活动室,儿童在对积木的操作过程中,不仅满足了儿童建构的乐趣,还能使儿童从中学习到互助与合作。在教室的美工角,儿童可完全沉醉于自己的创作中,并从中充分领略成功的快乐。由此可见,如果幼儿园的一切设备和器材能符合儿童学习的兴趣和发展需要,而且又能以适合儿童活动的方式进行科学的有弹性的安排,充分创设和利用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能训练儿童的各种生活常规,而且能使儿童在快乐中学到多种知识和经验,以达到教育目的。
要使学习环境更多地产生教育功效,成为课程因素,设计时必须全面规划,精心策划。
(一)最大可能地依据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依据,所设计的学习环境应该遵循教育目标要求,最大限度地体现教育目标。教师在规划一个提供儿童学习的环境时,必须衡量教育目标能否在这样的环境中全面达成,不能为设计环境而设计环境。
比如:我们幼儿园的课程实施是在大健康教育背景下有效地实现主题教学与蒙氏教学的有机结合。在设计教育环境时不仅要考虑到健康教育,又要考虑到主题教学与蒙氏教学的融合。如,三月份随着春姑娘的翩然而至,为了让儿童更好地了解大地回春将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色、使儿童理解春天的一些自然现象,学习环境的设计便会突出春天的植物、自然景色以及人们在春天的生活和活动等。为了更好地与蒙氏教学相结合,我们安排了“绿色地球”这一主题教学,在蒙氏活动中学习和掌握“水陆地球仪”以及“树的结构名称”拼图,在区角活动的环境创设中投放有关春天的探索材料,让儿童在操作中感知和体验春天的美好。
(二)有利于获得全面良好的学习经验
学习经验是儿童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各种物理经验和心理体验的总和。
教师所设计的学习环境不仅应该有利于儿童形成安全感。还必须有利于儿童产生成功感。儿童在活动中如果不断体验到成功,并因成功而感到愉快,便可以刺激儿童产生继续探索和求知的欲望,发现新问题,从而更好地发展创造性品质。所以,我们创设的学习环境具有新颖性和变化性,能吸引儿童的注意,驱使儿童不断探索,获得成功。从而有利于产生更多更好的学习经验。
(三)应十分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的特殊学习环境
教育者所提出的问题,是一种特殊的学习环境。问题,将儿童与周围的物理环境连接起来,使儿童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问题,还可以把儿童与教师连成一体,使儿童与教师之间进行相互作用,在相互作用中,儿童学习与成人之间的感情交流,逐渐培养综合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对儿童提出问题至少应具备以下特点:
1、问题能引起儿童的兴趣;
2、问题的难度适合儿童的已有发展水平;
3、问题能促进儿童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4、问题能发展儿童的综合能力。
(四)学习环境应充满人情味,具有人文性
1、应重视社会性特征
人具有社会性。比如,儿童之间互助友爱,讲礼貌,一起游戏。把儿童放在有各种人组成的环境中,使儿童真切地感受到人间的万象,体会丰富多彩的人生。
2、应反映民族文化传统和特色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就节日来说,每种节日都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民俗。例如:春节象征着新一年的开始,中秋节家家户户吃月饼、合家团圆等等。
3、应充满人情味,具有儿童性
为儿童创设的学习环境应充满人情味,使儿童感到亲切温暖。比如,活动角的张贴画具有童趣,其他摆设和墙面装饰也要贴近儿童生活和方便儿童的学习。
4、应体现对儿童的尊重
在对待不同性别、不同种族以及健全与不健全的儿童等方面都要体现尊重儿童,不能歧视弱势群体。
(五)应具有审美的特性
优美的学习环境,能使人产生美的感受,给人塑造美的情怀。美的学习环境应具备以下特点:
1、秩序感和和谐性。如,教室内环境的布置,不但需要实用,还应美观,使人看起来舒服。
2、各种设备彼此之间色彩的搭配和对比是否协调,高低、大小的配置是否适当。
3、各种物体的分布和排列有条理,不能杂乱无章。
结论:
总之,为儿童创设适宜发展的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环境具有整体性功能,能全面而有效地刺激儿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汤志民. 《幼儿园环境创设指导与实例》[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年
[2]林泳海.《幼儿教育心理学》[M].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638-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