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城
厦门市翔安区金山小学
摘要: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旨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广大教师积极追求的目标。小学高年级阶段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难度更大,对数学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的要求更高,本文从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高效教学情境以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入手阐述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策略学习兴趣教学情境师生关系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现阶段的教学,不再只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还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和知识转化能力等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就需要提高教学效率。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相比低年级数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对常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以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以下提出几点策略,目的是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提供建议。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就是认知开始逐渐发展,由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方面发展。他们有了自己的主见,开始发展兴趣和个人爱好,并有选择的吸收知识。这时,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决定了其学习的动力。因此,在进行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时,需要抓住小学生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其学习兴趣,使其主动探索,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在进行“圆的认识”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结合日常生活知识在课堂开始时,设置这样的问题: “车子的轮子为什么是圆的,为什么不用其他形状?”学生进行猜想、讨论,紧接着再出示用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做车轮的动画,画出每个图形中心点到它各边、点的距离,让学生观察,说明原因。在进行《解简易方程》教学时,先通过课件演示,让生感悟,天平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重量,天平左右两边仍然相等。接着尝试练习,方法多样,在天平的左边往一个未知重量的杯子里倒入100g的水,然后在天平的右边放上250g砝码,天平平衡。引出方程χ+100=250,并多种方法得到χ=150。通过验证χ=150是否正确,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方程的解。最后引导探究、提炼方法,引导生学生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写出解方程的过程。这样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踊跃参加到课堂讨论当中,无形中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生活实际,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借助多媒体课把原来枯燥的数学变得鲜活、生动起来。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计算,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二、创设高效教学情境
小学生年龄的特点,还表现在其比较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等方面。在开展高年级数学的教学活动时,如何抓住学生的特点而将其注意力充分集中在课堂学习中,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点。笔者认为,可以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求知兴趣,并适时采用激励性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将数学知识点以指示图、图片、动画、视频的方式在多媒体课件上播放,将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画面帮助学生学习。也可以是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数学学习情境的方式来进行。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方式,引发学生的热情讨论。
例如,在进行“鸡兔同笼”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希沃白板播放课件,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开展课堂讨论、动手操作,根据题目里的鸡和兔子的数量,思考用哪种方式解题,以及如何列式计算。并由各小组将自己组的讨论结果予以公示,由教师评判,表现好的可以给予奖励。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及时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适时采用激励性的评价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欢乐,让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通过评价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实现预定发展目标。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其兴趣一直得以激发,信心得以增强,可极大地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在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触,学生产生叛逆心理,导致其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负面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还会故意不学习来与教师对抗。这样的行为,看似幼稚,其实也反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真实关系。一直以来,教师在教学中希望保持严肃的形象,以便能够使学生服从管理。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会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尤其是影响师生之间关于学习的交流。因此,教师必须从改变自身定位入手,让自己变成学生的朋友,和学生打成一片,并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关心他们提出的有关学习或生活的问题,并对他们的学习态度表示肯定与赞许,对提出的问题价值性做正面的引导和解析,让学生感受到对他们的爱与尊重。 学生感受到充分的尊重,能够使其对学习更加感兴趣,树立学习是提升自身水平的重要途径的思想,摒弃学习是为老师学、为家长学的错误观念。而观念的转变,则会促使学生向主动学习方向转变。学生与教师的信任感建立起来,亲其师必信其道,这也是提升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从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高效课堂情境及改善师生关系三个方面在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张其丽. 浅谈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J]. 读写算, 2018, (17):171-171.
[3]雀么史波. 浅析提高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J]. 当代人, 2018,(22):192-192.
[4]叶兆美.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 小学教学研究, 2019(17):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