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美珍
福建省漳平第三中学 3644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要求下,我国素质教育也在不断的提高,学校也清晰的认识到必须要重点培养初中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但是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一直都没有贯彻落实,导致许多初中生对于数学失去学习的兴趣。本文也对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阅读;培养
引言
数学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文化,它是一门讲述科学的语言,数学阅读是一个心理活动的过程,是对数学符号和公式、图表的理解,是对新概念的同化,对阅读理解的记忆,在这个过程中数学阅读是一个不断假设,反复证明、推理的认知过程,但是数学的符号,图表又具有思维逻辑严谨化和抽象化的特点,这就让数学阅读又跟别的一般阅读大不相同[1]。
一、初中生数学阅读的现状
(一)数学阅读的意识
1.数学问题意识较弱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数学阅读的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但在具体调查数据中发现,遇到不懂的地方,有一半的学生都会首先提出问题,但是剩余的其他学生都没有树立问题意识。所以学生的问题意识较弱,在数学阅读中很难进行独立的思考,数学阅读也就会处于被动地位。
2.联想意识较弱
学生在学习时,更多的是对当下学到的知识进行课堂理解,但在课后却并没有进行知识回顾,所以在下一堂课时难以做到阅读联想,这样就会导致以往学到的知识,并没有被学生应用到数学阅读中,所以学生的联想意识较弱。
3.反思意识较弱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要把数学计算和文字相关联,才会有清晰的思路去进行解答。但是从数据分析,很多学生在数学阅读后是不进行反思的,这也很难以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意识,也导致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
(二)学生数学阅读的习惯
1.数学阅读理解片面化
很多学生对于数学阅读的理解较为片面,所以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习效果一般。数学教材是很好的阅读素材,学生可以通过对数学教材的阅读,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和强化逻辑思维[2]。
2.课外数学阅读频率低
课外阅读是学生主动去学习的阅读行为,这能直接反映出学生对于数学的喜爱程度,但是这种自主学习的学生,在课外阅读上的频率也较低,所以学校也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课外阅读时间。
3.阅读理解能力低
学生数学阅读的效果要从阅读理解中反馈出来,但是目前大部分学生对于陌生的材料,都只是能理解一部分知识,不能完全解读,所以导致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低。
二、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提高学生数学阅读的意识
初中生对数学阅读认知不够,所以也不够重视,更不知道数学阅读对数学的帮助。数学教师应该提高学生的阅读意识,加强学生对数学阅读的重视。在日常授课讲解中,让学生在阅读数学时,学会做标记,还要穿插一些符合教学课本的案例,让学生知道数学阅读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也让学生可以通过生活,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途径。
在平时的数学阅读中,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一起阅读数学,告诉学生审题的重要性,并且可以从旁协助学生,去从联想别的知识做对比,进而从阅读中理解题目的正确含义。
(二)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学校要激发学生对数学阅读的兴趣,要让学生主动去阅读数学材料。在课堂中,教师要应用课本以外的知识,映射到数学知识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这样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数学阅读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老师也要教会学生数学阅读对于数学的优势,这也可以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3]。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当学生对阅读数学有了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时,教师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教师在给学生灌输数学的基础知识时,也要结合实际,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新理念。
1.设置疑问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过程中,要积极开发学生的思维逻辑,对教材提供的知识进行加工处理,要增强学生在阅读时的意识,面对疑问时,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在问题的基础上设立疑问。
2.多做笔记
笔记也是积累知识的一种过程,也是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重要举措,所以学生必须记好课堂笔记,课后也可以进行课堂巩固。在数学阅读中学生遇到疑问时,也可以对疑问进行摘录,并且也可以建立一本学生自己的疑问录,可供随时查阅。还可以记录在数学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感悟和发现,这对后期学生进行梳理,也有很大的帮助。
3.学习在创造
学习数学需要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而学习数学的方法就是对数学知识进行提炼、抽象、概括和升华的过程,这是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所以在数学阅读和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去认真理解数学知识,提炼数学的实质,组织成自己的精炼知识,实现学习再创造。例如在初中生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题目中:每天40面旗子,完成任务的?后,很多学生没有进行设立疑问就继续做题,所以往往都会出现错误,而整错的做法是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明白工作效率是40面旗子,而工作量则是x,所以要前后条件相连,在列出方程式,这样就很容易解出来了,学生要在教师给的方法下,融合为自己的知识,这样阅读数学就会变得简单。
(四)加强教师的指导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思维和理解能力上,都会受到主客观的因素,差异较大,尤其学生在阅读能力上,学生都是凭借着自己的学习习惯来理解题目,所以就导致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弱,教师也要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出针对性指导措施。有时候数学题目过长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放慢速度,并且和学生一起阅读,这样学生长此以往,也学会了解析题目,并且对数学也有了成就感。例如当读到一元二次方程时,教师可以先帮学生读出一些隐藏信息,或者是帮助学生联想之前学过的方程式,然后在对应现在的方程式,提出不同之处,然后让学生自己在详细阅读,并且做出答案。
结束语:
阅读数学是一种语言能力,只有掌握了这种能力,才可以真正的理解数学。初中阶段的学生是思维逻辑形成的重要时期,提高数学阅读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教师也要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引导学生去进行阅读训练,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并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时间去进行数学阅读。
【参考文献】:
[1]董德荣.让阅读走进课堂,培养初中生的数学阅读能力[J].中学教学2020(10):64-65+87.
[2]杜薇娜.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科书“阅读与思考”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20.
[3]林曦.初中应用性问题的解题障碍及教学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20(05):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