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萧
北大附中天津东丽湖学 300300
摘要:教育戏剧相比普通的对话教学或角色扮演而言,在教学体系中的应用更注重表演过程的挖掘与体会,旨在通过丰富的过程呈现形式使学生借助亲身体验在表演中思考人物情感,在互动中发挥创作想象,不设限、无表演框架的给予学生足够多的自由发挥空间,以期学生在戏剧表演中收获情感经验,深化需学相关,助推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欣赏能力、评价能力构建等。
关键词:教育戏剧;小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前言:
将教育戏剧教学模式引入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在饱满、高昂的演绎模式中快速的专注人物表达,并在表达过程中顺应人物情感与角色情境自由进行即兴表演,还可以在戏剧化的呈现形式中锻炼学生的实践性解读能力,深化学生对文本阅读的第一感受,从而培养学生在开放性体验活动中的情感理解能力、情境欣赏能力、评价创新能力等。
1.教育戏剧的情景前置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专业的戏剧表演在正式的表演开始前与表演完毕后都会有一个红幕布的开合过渡,以此向人们传递进入情境或者情境结束的基本概念,尤其是戏剧开始前,在幕布拉开的瞬间向人们瞬时展示的舞台场景,可以让人快速进入角色表演情境,暗示观众精彩剧情即将展开。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教育戏剧教学法,语文教师可以在戏剧化阅读开始的铺垫中,以戏剧的“情景前置法”引带学生过渡到氛围还原,利用可使用的一切教室内教学辅助工具,让学生的探究欲望被顺利牵引,并帮助学生累积深厚的语文知识储备。例如:在《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的教学中,使用情景前置法即语文教师在班级学生的预习阅读前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纪录片片段或者相关的事件背景图片等,以现代化的呈现方式让学生直观地观看到历史事件发生当时的一些具体情境,在视觉、听觉的直接性刺激下为学生带来可融合阅读的深层心理感受,这样一来,学生在辅助材料欣赏完毕后,可以更为切实、深刻地理解文章表达中的宏伟建筑被残忍毁灭的悲切、痛心,并对美的欣赏内化出一种具象的情感感受。
2.教育戏剧的情景再现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网络技术的发达,现在的小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可以有更多的途径便捷查阅阅读相关资料,更为形象化、直观化地透过资料还原情景,然后结合情境想象深化自身阅读感受,也就是戏剧概念中的运用情景元素再现作品情境,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身临其境式的语言表达。但是,网络技术的便捷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代学生注意力被集中的可使用方法,学生对于单一图片化的好奇心引导已经越来越提不起兴趣,更多的关注在短视频形式,并且注意力即使被短视频短暂引导,也很容易再次分神,注意力的延续被大打折扣。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以视频形式为引使学生回归到阅读的本质,需要适时的启导学生在文本情景再现下的角色扮演,享受社交中的真实阅读表演,放大演绎体验感,将注意力回归到与文字契合的情境再现并持续延伸,热爱表演、反哺阅读。例如:在《麦克白》一文的教学中,语文教师使用3分钟短视频展示文本情境后重在为学生分组,让学生自由结合文章情境揣摩人物情感、动作、神态、情绪,最大程度的按照自己的理解将女巫、麦克白、班柯、麦克白夫人等人物再现、场景再现,使个人情感被集中化的再现、凝聚。
3.教育戏剧的核心片段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戏剧基于语言表达时的特殊语气、声调、起伏,可以以具有艺术化的语言表达形式为人们构建出沉迷性的故事情境,并使人的情感随着故事发展的引带逐步因人物命运发展而波动,也就是戏剧设计里的碰撞、高潮、核心,因此,将教育戏剧的“核心片段法”在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可以使大型演绎剧本中最具冲突感、故事感、对撞情感的戏剧部分被摘取演绎,而不需要对于整体的故事情节进行完全化的分析,使学生在重点片段中蕴含的意蕴、情感中推敲人物语言表达、为人物此时的行为对应设计语气、动作、情绪即可,化繁为简。例如:在《木偶奇遇记》一文的阅读教学中,使用教育戏剧的核心片段法,即语文教师选出特定片段,班级学生抓住选段中小木偶要变为真正的木偶的“变”字,以核心主题选择自己想要表演的匹诺曹勇气试炼片段,然后在总情境背景下展开自身的即兴表演,将自己的理解以实际的语言、肢体、行动、对话等进行细致展示,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在核心思想下将匹诺曹的人物形象鲜明化,还可以总结出自身的阅读技巧与阅读方法,以核心片段为中心理解故事的整体脉络,内化个人能力。
4.教育戏剧的再续创编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戏剧教育的“再续创编法”,重在以语文教师为启导角色的辅助引带下,让学生对于开放式的文章结尾有一定关联性的自我联想,并结合文章主基调的核心情感将故事可延伸空间以想象转变为实操,以此锻炼班级学生基础阅读之上的阅读再创造能力,体验想象、创作的新鲜志趣,并将实际的能力训练化于无形。例如:在《白雪公主》一文的拓展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在课堂开始时照例为学生播放一则4分钟左右的童话合集短视频,让学生在观看完毕后讲出这一系列童话故事的共性,然后在学生的发言中出现“大部分童话故事的结尾都是王子与公主在这里过上了幸福生活。”这一点时,由语文教师顺接学生这一观点指出疑问,那么幸福生活该是什么样的呢?让学生将文章最后留下的想象空间以个人的视角进行续写创编,例如:他们还会再遇见什么坏人吗?还会发生哪些故事呢?等,让学生发散思考思维,在结尾基础上展开故事的个人填充,以此深化学生各自不同的个性发展,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实际的展现形式进行深刻拓展。
5.教育戏剧的抽离重构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戏剧概念下所谓的“抽离重构法”是指将特定故事背景的相关故事人物从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抽离出来放置在其他的年代或者时期,让学生想象按照故事人物的性格、秉性,在不同的时代发展背景中遇到一样的事件时会是一种怎样的处理方式,会做出怎样的发展选择,会对事件的走向产生什么样的方向影响等,使学生在文章理解的基础上深化思考,进行思维迁移,稳步训练学生的批判意识,创新意识,辩证意识等。例如:在《草船借箭》一文的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在前期的教学铺垫启导完毕后,以抽离重构的阅读方法巩固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将文章中的诸葛亮从文章中抽取出来,保留人物的个人特色、行为处事、智慧结晶等,然后将他放置在现如今的网络时代形势中,让学生思考假使是现在的时代环境,他遇到同样的艰难重任还会使用将草人用青布幔子遮挡的方法去“借箭”吗?在现在的科技技术的发达条件下,还“借”的到吗?另辟蹊径的在现今时代形势中完成“借箭”该如何设计并实施呢?引导学生在时代环境对比中展开相关的联想与验证,突破阅读教学的固有思维局限,实现应对真实生活的联系与反思,增强教学实效。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教育戏剧教学法,可以使语文阅读教学跳出传统的枯燥、单一教学模式,极大的带动课堂活跃度,使学生在实践、体验的思考思维中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然后在演绎表达中不断产生灵感火花,并将灵感转变为实际行动,愉悦体验式地完成阅读学习,以此提高阅读教学的教学质量,体现教育戏剧的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肖雪.戏剧表演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的应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0,34(02):188-189.
[2]谢旭慧,谢旭华.教育戏剧视域下的中小学语文“情境演诵”教学范式探析[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9,39(05):72-77+100.
[3]葛巧英.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讨[J].新课程研究,2019(24):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