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兴娟
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老爷庙镇中心小学
摘 要:阅读,可以让我们远离平庸,走向睿智,可让我们得到终身的教育。让孩子爱上阅读并成为伴随终生的好习惯至关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习惯; 养成方法
一个国家养成全民阅读习惯非常重要。阅读,可以让我们远离平庸,走向睿智,可让我们得到终身的教育。让孩子爱上阅读并成为伴随终生的好习惯至关重要,如何引导学生爱上阅读,现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听读——激发阅读兴趣
对于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识字量太少,独立阅读是非常困难的。我就采取让学生听读的方式。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每天都会利用一节语文课的开头几分钟,手捧一本图文并茂的故事书读一个故事给孩子们听,读完后把书放到教室的图书角,许多孩子下课后会再去翻一翻我读的故事,甚至七嘴八舌的讲一讲,还会探究性的猜认图画下面的汉字。这一招激发了学生对故事的兴趣。随着学生对拼音的完全掌握,我把读故事时间改在一节课要结束的前几分钟,并在读故事时故意在尾声处卡然而止。下课铃一响,学生们赶忙抢着去翻书探个究竟。有的学生看老师每天都拿着书读故事,自己也想有这样的书,于是就让家长买了同样的书来读。这个时期的学生已能根据所学的拼音知识进行阅读,虽然阅读速度慢,每次阅读时间也较短,但已成功的迈出了阅读的第一步。
二、学读——培养阅读习惯
学生有了初步的阅读兴趣,并能借助拼音慢慢的独立阅读,可还得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这样阅读兴趣才能持久,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形成。
(一)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我班每天的读故事活动开始都是老师读学生听,一学期后逐渐让学生读同学们听。展示读的学生由点到面,逐步实施,不断鼓励,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阅读的快乐,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我要读”。
(二)提倡多样化的阅读。只要学生喜爱上了阅读,学生的识字量的增加和阅读能力的提高都是惊人的,而且阅读的个性化也体现了出来。学生们有的喜欢背诵儿歌,有的喜欢讲故事,有的喜欢根据自己的想象对故事进行加工自编故事,有的喜欢把一些故事情节画一画,还有的学生结合语文百花园里的“采集本”内容,把阅读中的好词佳句等积累在自己的“采集本”上,不时拿出来与好朋友分享。对学生的这些阅读方法我及时给予肯定并在班级公告栏中加“星”以示奖励。个性化阅读更能体现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而且还能互相学习,养成更多的好习惯。在二年级下半期时我班举行了一次阅读卡展示评比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都成了“小蜜蜂”了——他们像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采摘下来,养成了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
(三)阅读方法的及时指导。
对于课文,我教给学生“五步预习法”,读一读: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基本读熟,养成朗读的习惯;勾一勾:给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勾出新词佳句,找出读不懂的地方打上“?”,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学一学:自学生字,会认二类字,不懂含义的字词动手查一查或问一问,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采一采: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把课文中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摘录下来,使眼、手、脑并用,养成积累的习惯。想一想:学生预习课文时,一定要带着课后的问题去认真地读课文,试着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把要求做的地方试着口头做一做。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上课时会学得更轻松,同时也培养了阅读思考的习惯。我同时指导学生把这种预习法尽量用到课外阅读中,这样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
三、有效利用语文课堂教学,提高阅读效率
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孩子们喜欢阅读并不等于会阅读,这就要求老师在授课前,通透教材,明了教学重点,选择合适的教法,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夯实语文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较高的语文阅读能力,让孩子们慢慢学会不同的阅读方法,并恰当地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去深入体会文法和蕴意,以求得最大的阅读效果。课内是基础,要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这样会更好带动课外阅读,而课外知识的运用和迁移,又会促进课内的理解,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比如教学《窃读记》一文,可以顺机介绍林海音的其他作品,也可以看看作者的传记,推荐看看她的作品改编的电影。学习《蟋蟀的住宅》,马上推荐法布尔的《昆虫记》,讲名典里的文章,比如五年级下册的一组人物描写,可以让孩子找来原著试着读读,《小兵张嘎》《红楼梦》等读一读,加上语文课堂上学习的对描写人物的理解,相信孩子们会有深层的感悟。还可以组织学生看看名著改编的电影,利用视频和声频的形象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平时发现班里很多孩子喜欢看《鲁滨孙漂流记》,就抽出时间组织孩子们看《鲁滨孙漂流记》,谈谈影片哪些场景展示和自己看书时想象的一样,影片哪些地方与书中描述不一样,看了有什么感触?以此激发读名著的兴趣。这样坚持下来,崇尚书、热爱书的小苗就就会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四、 不拘形式,快乐阅读
好的阅读是悦读,不要让孩子带有功利性的阅读。有了目的的阅读,就难以做到全心全意。阅读不设防,让学生广泛阅读,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书,尽量不作明确的要求。鼓励孩子杂读,无论天文地理,文史经哲,小说散文,漫画绘本,都应兼收并蓄,读书就应像蜜蜂一般,博览众长。要保证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无拘无束地享受到阅读的快乐,爱上阅读。
学生们低年段时,不少孩子只喜欢一些漫画书,就可以向孩子们推荐一些名家的漫画和绘本读物,比如漫画《史努比》《三毛流浪记》等,然后介绍绘本读物,比如《石头汤》《小狐狸的帽子》等,再过渡到全文字的书籍。对于孩子,应该是循序渐进,慢慢提升阅读的内容。保持轻松地去阅读,就能在阅读的路上走得更远。
毫无疑问,今年的《朗读者》是综艺节目的一股清流,我看第一期时,看片头的名著一页页翻过,那激动的心情是久久不能平息,《朗读者》不是一档读书节目,而是用文字表达情感,而这种表达,更有宽度和厚度。所以我就建议班级的孩子认真收看,并阅读《朗读者》所推荐的书籍。这样就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也激发了他们强烈的读书欲望。
有人说,读书是门槛最低也是最高贵的生活方式。作为老师,能让孩子真正的喜欢阅读,爱上阅读,那将是莫大之幸事。在书中,不仅有眼前,更有诗和远方。愿孩子永远行走在与书为伴的人生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