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理念,实现语文教学信息化发展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5期   作者:肖清平
[导读]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环境下,信息技术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息息相关,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工作进行结合,对于提升学科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肖清平
        湖南省凤凰县山江学区     416207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背景环境下,信息技术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息息相关,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工作进行结合,对于提升学科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注重立足于教学形势的发展变化,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点进行更加深入地学习及思考,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本文立足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形势的发展变化,对语文教学信息化发展路径及策略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教学理念;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前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紧密结合,实现了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的创新,有效地开拓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范围,使语文教学资源更加丰富。通过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及作用,为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加深对语文知识点的学习及思考,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有效。通过实现语文教学信息化发展目标,充分地激发小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引导小学生透过文章的表面,对文章的本质及内涵进行有效地探究,以实现小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及进步目标。

一、突出教学目标,做好因势利导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紧密结合,实现了教学方法的创新,指引小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有效地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当中,需要结合教学目标,把握语文教学的关键点,以激发小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小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究及思考[1]。因此,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合,要把握教学的关键点,并不是对信息技术进行滥用,而是要突出教学目的,引导小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入地学习及理解。教学目标的把握,教师要联系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围绕语文核心素养内涵,从字词句基础知识学习到文章阅读、写作练习等做好把握,突出语文课堂教学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做好因势利导,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有效[2]。
例如,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在《第一朵杏花》教学时,结合教学目标,引导小学生对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学习和理解,并借助于信息技术,对竺可桢的事迹进行介绍,引导小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及表达的思想内涵进行突出。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因势利导,开拓小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小学生能够对学习中的疑点进行边读边想,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联系段落大意,对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理解。通过把握课堂教学目标,融入信息技术引导小学生进行学习及思考,使语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得到提升,以促进语文知识点的内化。
二、实现趣味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联系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能够指引小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入地学习及理解[3]。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来看,课堂教学中要对这种差异做好区分,突出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当中,加深对语文知识点的学习及理解。

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做好教学环节的设计,引导小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主动地探究及思考,并联系学生的兴趣点及认知规律,指引小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加深对语文知识的认知,并深刻地把握文章的内涵[4]。
例如,在开展小学语文《日月潭》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小学生回忆一下旅游的场景或是游览美丽风景的场面。接下来,利用信息技术联系本节课教学内容,借助日月潭的景色图片,将其与文中重点语句的描写进行结合。通过这一方式,实现图文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及探究性趣,对文章内容进行探究和理解,并对文章表现出的思想情感进行有效地感知。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向小学生展示日月潭的美景,并联系小学生日常生活,拉近语文学科教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更加有效地调动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探究性学习目标。
三、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培养语文思维能力
新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改革背景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要关注于小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推动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点的深度学习。联系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来看,语文学科具有感性特征,在知识学习中,教师要立足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增强小学生语文学习情感体验,使小学生深入地参与到语文文章学习及思考中,对文章表达的情感内涵进行把握,培养小学生语文人文素养。这一过程中,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结合,利用信息技术的开放性特点,实现对教学资源的有效获取,引导校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有效地培养小学生语文思维能力,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5]。
例如,在开展《太阳》一课教学时,联系文章的特点来看,教师要注重对教学资源进行丰富,在对太阳的运动规律学习时,单纯地讲授式教学难以使小学生对抽象的知识点进行理解,这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拓展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融入科学知识,强化小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科普资料,联系太阳与地球、太阳和月球之间的关系,结合科教片、纪录片等,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使小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方向转变,从而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对《太阳》一课进行深入地学习及思考,以促进语文知识点的内化,进一步提升小学生学习能力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结束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开展,要对当前教育教学形势的发展及变化进行把握,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小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入地探究及思考。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功能及作用,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资源,使小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自主思考,透过文章的表面,对文章的思想内涵进行学习及思考,以提升语文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孟群.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应用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09.
[2]邓力.提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20(21):30-31.
[3]才秀加.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17):65-66.
[4]王兴旺.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索[J].才智,2020(15):108.
[5]王清锋.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研究[J].才智,2020(14):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