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荣兵
江西省赣州市石城中学 342700
摘要:核心素养教育形式下,我国当代高中数学教师,理当以学生学习与课堂教学现状为核心出发点,将整体教学发展重心逐渐放在如何提升学生综合学习素养、如何掌握好素质教育以及如何做到成绩与素质双提升的工作上。同时在确保有效提升学生数学综合学习能力的基础上,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性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育形式;高中数学;提升策略
引言:现如今,核心素养教育在整个教育行业中的重要性越发显著,不仅对教学导师日常教学模式的相关改革工作提出了全新要求,更是对学生未来学习规划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与指引。因此,在高中数学日常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理当兼顾学生成绩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在不断推动学生全面性发展的同时,将素质教学意义进行良好呈现,为学生往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一、核心素养贯彻高中数学整体教学过程的影响作用
在我国高中教学活动开展中,素质教育永远是其中最为热门的课题之一。尤其是对于数学学科而言,数学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相辅相成,彼此之间承袭了数学知识中的逻辑性思维、基础学习法则以及专业化知识等等。而将核心素养教学观念不断贯穿于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便可以带领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创造性思维融入到日常生活实践中,在深刻感悟数学专业化知识的同时,有效践行数学核心素养教学指导方针,从而最大程度上推动了素质教育工作的整体实施进度。
二、现如今,我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1)素质教育整体力度不足
众所周知,我国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政策的影响,高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要面临着巨大压力。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压力逐渐扩大,部分教师为了使学生能更好、更快、更多地掌握数学知识点,通常都以“硬性灌输式”教学法,来开展日常数学教学工作,过度倾向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与培养,往往忽视了素质教育与能力教育,导致很多高中学生未能形成良好的学习自控力与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缺乏必要的素质文化教育。如此一来,不仅无法起到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更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可度,大幅度降其数学学习兴趣。
(2)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匮乏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不仅能起到良好的引导性教学作用,更能强化整体学习效率。尤其是对于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活动而言,数学作为抽象性知识学科,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对学生思维逻辑以及数学解题能力要求较高,然后并非每一位学生都拥有这样的能力,尤其是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学习数学便显得格外吃力。通常这种状态过于长久,将严重打压学生学习自信心,逐渐降低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到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3)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意识较为薄弱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的影响,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基本上都是以“教师讲台讲述、学生被动听课”的形式进行整体教学活动。虽然在一定时间内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种教学方式已经逐渐被社会所淘汰,因为这种模式,将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对知识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安逸地接受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以固定的学习性思维,针对知识进行吸收与运用,不仅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更无法调动课堂教学氛围,从而导致学生学习价值观逐渐模糊。
三、核心素养教育形式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提升策略
(1)合理转变教学模式,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下,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放在教学之首位,不仅能起到良好的教学工作推进效果,更能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与好奇心,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前提之一。
因此在高中数学整体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理当科学转变以往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同时将课堂中“枯燥、乏味、繁琐”的数学知识点,赋予“生动化、形象化、趣味性”元素,最大程度上调动课堂学习氛围,从而将“寓教乐学”教学宗旨贯彻到位。
例如,教师在进行抽象性几何图形教学过程中,不要过度强调教学知识点,更重要是需要逐渐渲染课堂教学氛围,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引导学生走进几何课堂,从而懂得如何进行未知领域知识点的探索与研究。
(2)利用数学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以往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是以教师为课堂主导核心,站在讲台上引导学生走进数学世界,虽然确实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指导作用,但是久而久之,学生将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抑制了学生原本的创新性思维,使学生思想被桎梏,反而不利于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效率。
而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是素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在高中数学日常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不仅需要传授学生基础数学理论性知识,更需要充分利用数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法”,将数学知识与情景设计环节相结合,让学生在情景中寻找数学的真谛与意义,从而保障学生在领悟数学学习奥秘的同时,进一步拓展自我创新性思维,为后续踏足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3)注重基础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意识
数学学科,不仅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生活的衔接与拓展。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高中生所学的不仅仅是基础数学概念与相关知识要点,更多的是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也就是,如何将基础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活动相结合,是高中数学教学阶段的首要任务,更是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硬性要求。
因此,高中数学教师,理当在数学课堂开展之前,收集与生活相关的数学知识内容,将其妥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懂得如何在解决问题中合理运用数学专业知识。同时,还能将数学问题,赋予在生活实践活动中,通过思维转换方式,结合生活经验来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意识,有效取得“双赢”的教学效果。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正是基于以上背景,针对现代核心素养教育形式下,我国当代社会高中数学整体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贯彻其中所起到的实际性作用、教学过程所面对的问题、以及相关优化与教学提升策略进行详细分析与探讨,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晏有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析[J].成才之路,2020(09):108-109.
[2]董春花.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策略研究[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二).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137-139.
[3]邓聪富.试论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及教学渗透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4):123.
[4]何黎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及教学策略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