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原因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1期   作者:宋丽艳
[导读] 分析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措施。


宋丽艳
(北京市平谷区山东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101211)

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措施。方法:本研究开始时间2019年6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6月,研究期间选取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产生误差的血液检验标本共计80例。将所有资料进行收集,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根据结果分析得知,患者自身因素、血液标本采集因素、送检因素、检验过程因素等是影响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主要原因。结论:导致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较多,为了减少误差现象的发生,应该对影响因素进行详细明确的分析,以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原因;对策
引言:血液采集中血液检测是重要的过程,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血液检测的结果容易出现误差。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本研究选取部分误差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此促进血液检验标本的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开展时间为2019年6月-2020年6月,研究期间选择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产生误差的血液检验标本共计80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处于18-50岁之间,中位年龄(35.36±2.87)岁。
1.2方法
   使用回顾性分析法对误差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 结果
   患者自身因素、血液标本采集因素、送检因素、检验过程因素等是影响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主要原因。
3 讨论
   本研究中所有的误差血液检验标本在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其误差的主要原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血液标本采集因素、送检因素、检验过程因素等,以下对各种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3.1患者的自身因素
3.1.1不合理的饮食
   在采血的过程中,由于患者对自身的饮食情况不太注意,比如处于饥饿状态会使血液标本出现误差。另外有些患者验血前食用大量高脂肪食物,这会导致血液中的多种化学成分发生改变,比如谷丙转氨酶、甘油三酯等,这些均会影响到检测的准确性。
3.1.2过于激烈的运动
   运动会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尤其是激烈运动会加快其速度,若患者激烈运动后,其血液中的多种水平均会发生改变,比如肾上腺及促肾上限皮质激素、生长激素以及转氨酶等,这些因素的变化同样会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
3.1.3药物影响
   若患者存在服用多种药物的情况,那么不同的药物会对血液中的化学成分造成干扰,从而导致其含量发生变化,不利于检测准确性的提升。
3.1.4情绪影响
   由于采血过程中需要抽取血液,许多患者虽然已做好心理准备,但是难免会出现紧张情绪,也有些患者会出现亢奋的情况,这种状况下,肾上腺的分泌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血清中胆固醇、血液中的茶酚胺含量均会发生变化,进而会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



   对于以上自身因素造成的误差而言,在进行采血前,相关工作人员要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的了解,并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提前告知患者接受采血时应处于平静与空腹状态[1]。采血时,工作人员应该耐心询问或观察患者的状态,若其剧烈运动后,应该让患者休息一段时间,大约半小时左右,待其平静后开始采血。此外,采血人员还需要对患者的精神状况进行全面的观察,如果发现其紧张或其他不良情绪,应该提前进行安抚,告知患者保持平静的心态有利于病因检出的准确性。
3.2标本采集因素
3.2.1采血量不合理
   无论是采血量过高,还是采血量过低,都会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的情况发生。因而,采血时需严格按照采集管要求的采血量抽血,每种采血管因为抗凝剂的不同,对采血量要求也不同,采集过多或过少均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2.2采血部位、体位和时间不合理
   采血时,应调整正确的体位进行采血,止血带压迫时间应尽可能短,采血所用时间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若以上过程中出现不当,同样会导致检测结果的数值出现偏差。
3.2.3不合理的抗凝管使用
   对于采集标本过程中出现的误差现象,工作人员应该提高对采血过程中的重视,提前根据需求合理的选择抗凝管。在选择抗凝剂的过程中,应采用固体抗凝剂或高浓度的液体抗凝剂,以减少对血液的稀释作用,而且抗凝剂的使用要适量,以此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采血完成后,需要立即将血液标本与抗凝剂进行混匀,混匀过程中不可出现用力过猛或未混匀现象发生,过猛会破坏血细胞,未混匀会出现血液凝固现象,从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3.3标本送检因素
3.3.1送检时间因素
   血液标本采集完成后,应尽快送检,如果停留时间过长就会受到温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使血液中的各种物质发生变化,比如酶类物质、光敏物质等,这些物质的变化均会影响检验结果。
3.3.2送检过程中震荡强烈
   在送检过程中如果震荡较为强烈,就会使血细胞出现破裂的现象,进而引起溶血现象,对标本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
   对于送检过程中的误差,应该在采血完成后及时送检,避免样本存放时间过长,且在存放的过程中,避免阳光照射,优化存放环境。另外在运输时,需要保证平稳,避免发生强烈震荡。
3.4标本检测因素
   该因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不及时检测、标本处理不当都会导致标本出现成分改变的情况,影响检测结果。(2)检测设备使用前,如果未对其进行检测或不合理的使用试剂同样会影响检测结果。(3)检测人员粗心大意同样会影响检测结果。
   针对以上情况,检测人员在对血液标本检测过程中要保持责任心,并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保证能够在检测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2]。交接时,应该严格的核对,保证单据和血液标本一致。
   综上,造成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有很多,贯穿着血液标本的采集,送检,检验各个环节,由于环节之多,所以,在血液样品检验过程中应注重各个环节,确保最大限度的减少误差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邱英漳.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及对策探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0):55.
[2]王微琴,陈乐丹. 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与对策[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12):72-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