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1期   作者: 赵海峰 于建明
[导读]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症状表现及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

                              赵海峰  于建明
                       (青州市谭坊中心卫生院 ;山东青州262516)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症状表现及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44例,均选自卫生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选取时间为2018年12月-2020年4月,根据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应用,将其分组展开实验。其中,应用二甲双胍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共22例,应用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共22例,对各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从两组患者 FBG、2 h PBG、HbA1c各项指标的比较上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要好于另一组,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二甲双胍药物与阿卡波糖相联合使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标改善情况较为显著,并且药物使用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症状;治疗;效果
前言:在医院内分泌科室疾病治疗中,糖尿病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疾病类型。目前,该疾病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通过猜测,可能与年龄、种族、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等因素有关。针对老年患者,主要以2型糖尿病为主,发病原因与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异常有关。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生概率不断升高,尤其是2型糖尿病,在老年人群体中呈“爆炸式”速度增长,成为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一大慢性疾病。若患者的病情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在病情严重情况下,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为此,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需对患者的病情情况进行全面性的评估,在掌握患者全部的疾病信息后,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以便达到良好的预后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共44例,均选自卫生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根据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应用,将其分组展开实验。其中,观察组中共14位男性患者、8位女性患者,最小年龄为60岁,年龄上的平均值为(65.72±4.52)岁。最短病程为2年,病程上的平均值为(5.54±4.52)年。对照组患者男女人数分别为10例、12例,年龄、病程上的平均值分别为(66.82±5.36)岁、(6.35±6.24)年,从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的整理上来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临床症状表现
   从临床症状的观察上来看,44例患者中11名患者的症状并不显著,其余患者存在胸闷、面色苍白、头晕、饥饿、瞌睡等症状类型[1]。
1.2.2治疗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整理,了解患者以往的病史、生活习惯、饮食喜好等。治疗前,向患者展开健康知识教育,主要涉及到饮食、运动、用药各方面的健康指导,强化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配合治疗。
   将二甲双胍药物治疗方式用于对照组,此药物由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为H20023370,每次服用剂量为0.5g,三次/日。
   在对观察组患者疾病治疗中,二甲双胍药物的使用方法同上,另外增加使用阿卡波糖药物,此药物由拜耳医药保健公司提供,国药准字为 H19990205,每次药物服用剂量为50mg,3次/日。为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在连续治疗60天后,对患者的血糖指标进行检测,详细记录相关数据信息。另外,在治疗期间,给予患者各项基础护理服务。尤其是心理方面的干预,应耐心疏导患者的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2]。
1.3观察指标
   治疗后60天,对患者的 FBG、2hPBG、HbA1c水平进行检测,详细记录相关数据。另外,统计治疗期间低血糖事件的发生频率,计算出相应的比值,以上指标作为本次疗效的评判依据。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数据的整理依靠SPSS20.0统计学软件来完成,(x±s)、%为计量、计数单位,前者使用t进行检验,后者使用x2进行检验,当组间差异符合P<0.05的要求时,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从两组患者FBG、2hPBG、HbA1c各项指标检测结果上来看,观察组对应数值明显低于另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请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低血糖症发生概率比较:观察组为4.54%,对照组为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为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将浓度、剂量为50%、50ml的葡萄糖溶液输注至患者体内,随后,患者的症状消失。
3.讨论
    针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低血糖症状的出现,分析原因,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患者的用药不合理,加上肝肾脏器受到损害,对增加血糖的激素分泌过程造成影响,故引发低血糖症状。老年糖尿病患者身体状况较差,需合理用药,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药量。其二,在饮食方面,进食过少、饮食不规律等现象的存在,食物热量未达到自身机体的需求,也会出现低血糖症状。其三,过度运动,体力消耗量增大,或者饮酒过量、感染等因素,也是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出现的原因[3]。
   二甲双胍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常用的治疗药物,可对糖原数量的产生过程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葡萄糖无法顺利输出,肌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含量也明显增加,从而起到降低血糖的目的。伴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在老年糖尿病的治疗中,新的降血糖药物在临床得到了较好的使用。合理使用阿卡波糖药物,可降低人体对糖的吸收速率。与此同时,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合理控制,降血糖效果也更加突出。
   在本次研究当中,从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指标的比较上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中,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骆朝辉.乌鲁木齐市居家老人糖尿病患病现状及引导式护理干预研究[D].吉林大学,2016.
[2]吕丽雪,黄丽容,劳美铃,王甫能,誉昭红,魏爱生. 老年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营养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03):332-335.
[3]李玉雪.格林模式在纠正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误区中的应用效果研究[D].郑州大学,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