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临床分析及治疗-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1期   作者: 谢倩
[导读] 研究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分析及治疗对策。

   谢倩
   (松阳县人民医院临床内科;浙江松阳323400)
   摘要:目的?研究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分析及治疗对策。方法?选取我院126例患者,患者入院范围为2018年4月~2019年4月的。对所有患者进行明确病因的检查并予以治疗,明确患者的病因,同时统计治疗后不同病因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发生呕吐、恶心的病因主要有反流食管炎、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胆结石、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性阑尾炎、胃癌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经治疗后,治疗后有效率依次为93.33%、80.95%、81.25%、76.92%、93.33%、81.82%、75.00%、66.66%及92.31%。结论?导致恶心、呕吐的疾病有胃肠道反应、肝胆疾病及恶性肿瘤的药物反应,针对性治疗可极大地缓解患者的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消化内科;恶心呕吐;临床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126例患者,患者入院范围为2018年4月~2019年4月的。纳入标准:①患者的就诊原因为恶心、呕吐且意识清醒;②患者可耐受因查明病因而做的各项检查。患者年龄6~63岁,平均年龄(37.32±4.23)岁。本研究已被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的医学检查,监测患者心率、脉搏、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对患者针对性地采用胃镜、X线片、多层螺旋CT扫描、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检查,明确患者的病因。
  根据患者的病因,对症治疗:①胃肠道疾病:首先对患者向体内输入葡萄糖等平衡盐溶液,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和水盐电解质的平衡,补充适当的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其次,向患者使用合理的抗炎药物,抵抗炎症;然后对于胃肠道痉挛所知恶心呕吐的患者,可予以抗胆碱能药物治疗;因胃肠动力障碍而导致恶心呕吐的患者,应予以促胃肠动力药物;②胆道疾病:此类患者应以解除胆道梗阻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在术前可使用药物减轻症状;③药物反应:恶性肿瘤的患者因治疗药物副作用而导致的恶心、呕吐反应应使用药物来减轻反应或优化治疗方案。
  1.3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并分析其构成比,同时统计治疗后的效果,显效——患者症状显著缓解或消失;有效——患者的症状缓解,发作频率下降;无效——患者的症状不仅无缓解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患者总人数×100%。
   2?结?果
  患者发生呕吐、恶心的病因主要有反流食管炎、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胆结石、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性阑尾炎、胃癌及功能性消化不良,反流食管炎占比最大;经治疗后,治疗后有效率依次为93.33%、80.95%、81.25%、76.92%、93.33%、81.82%、75.00%、66.66%及92.31%。


   3讨论
  恶心呕吐是消化内科疾病的常见症状和典型症状,是胃肠道遭受刺激性损害后的反射性、保护性动作,多与消化道疾病及身体功能的异常有关,患者不仅伴有主观的不适感受,还可对其正常的饮食造成影响,阻碍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严重者可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及新陈代谢障碍,对机体健康造成损害,因此对于存在恶心呕吐的患者,需及时予以有效的干预,以促进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临床常规对于恶心呕吐的治疗,多以采用对症的止吐处理,并予以补充体液和维生素,以促进机体的稳定,缓解恶心呕吐症状,该方法虽可一定程度上缓解恶心呕吐症状,但患者的病因未达到解决,因此治疗效果有限。由于恶心呕吐病症的病因广泛,几乎涉及各个系统,在临床的治疗过程中,应考虑恶心呕吐为疾病的伴随症状,因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一般根据恶心呕吐的发病速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的恶心呕吐多伴随发热、腹痛等其他不适症状,预示着疾病处于变化之中,此多为急性的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所致,此类型的病因较容易判断,且在解除病因后,患者可较快恢复。慢性的恶心呕吐多病程缓慢,且病机复杂,容易被患者忽视,多病程较长,其病因的判断相对较困难,如慢性的胃炎、胃溃疡、胃轻瘫或肝胆疾病。因此在临床的诊疗过程中,应耐心仔细的询问患者的病史,并配合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寻找被掩盖、忽视的症状,仔细的进行疾病的鉴别诊断,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以促进患者症状的改善,提高治疗效果。
  3.1 消化内科临床诊断
  于消化内科临床诊断期间,应详细询问患者主观状况,评估患者是否存在静脉曲张、血流方向是否异常、心肺是否存在并发症等,还应做好腹部初检工作,鉴别是否表现为肿块及肿块类型、性质。同时,按照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佳辅助检查方案。
  3.2临床用药
  (1)纠正医务人员不良诊断理念、用药意识,要求其按照患者具体表现拟定最佳的用药方案,但也应保证用药合理性、经济性及安全性。(2)增强医务人员专业素质和基础知识,在明确药物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的前提下,熟练掌握各类消化系统病症症状表现、临床特征,使之可在把控临床诊断准确率的前提下,确保用药安全性和可靠性,促进机体预后康复。(3)用药注意事项。喹诺酮类药禁止在18岁以下患者中使用,以防诱发软骨发育障碍;甲硝唑会引起血细胞计数减少、神经系统病症,甚至还表现为致畸作用,禁止在血液病、哺乳期和妊娠期、中枢神经障碍等群体中使用;若患者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重症高血压,禁止使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否则会诱发体液潴留。
  本研究结果显示,反流性食管炎占较大的病因比,主要致病机制为下食管括约肌功能失调、胃排空能力降低、食管黏膜屏障作用下降以及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等;其次为急性胃炎,急性胃炎患者疾病急、症状剧烈,多为进食后两小时后发生。经过针对性治疗后,除胃癌患者其他疾病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均高于75%。除针对性治疗外,患者还应多卧床静养、清淡饮食,促进机体的康复。综上所述,对消化内科恶心呕吐病症患者应予以辨别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手段,以促进患者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庞永清,惠迎春.消化内科临床诊断方法和合理用药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07):23-25.
  [2]  辛文静,曹星火,杜玉霞.消化内科患者的临床诊断及用药情况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9):41,45.
  [3]  孔繁玲,齐 伟.消化内科开展临床诊断方法和合理用药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08):108+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