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食管癌的精确放射治疗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1期   作者:田锦林
[导读] 浅谈食管癌的精确放射治疗


田锦林
(剑阁县人民医院;四川广元628300)
   食管癌是发病率较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是食道癌患者救治的重要方式,在临床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由于医学影像学逐步发展,精确放疗技术不断优化及完善,显著提升食管癌病灶照射的精确度,其中调强放疗、三维适形放疗与容积弧形旋转调强放疗技术增强了肿瘤照射的准确性,继而促进局部控制率增长,预防局部复发。但在采取精确放疗的过程中,从定位到照射的各个环节均可能受到多方因素影响,且准确勾画在食管癌靶区中至关重要,同时也关系到放射治疗的效果。因此,如何预防放疗期间器官运动,避免摆位偏差,实施个体化靶区勾画是食管癌精确放射治疗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食管癌放射治疗定位
    模拟定位是食管癌放射治疗的常规手段,在钡餐透视引导下来明确射野中心,设置放射野大小。虽然利用食管造影可确切反映病变的长度与大体X线分型,但无法良好提示食管肿块外侵状况等,难以有效显示淋巴结转移及是否侵及周边器官等,继而直接造成预防照射区与食管肿块的剂量缺乏,导致照射区脱漏,并进一步扩大食管周边重要器官的照射体积,其是造成传统食管癌放疗局部控制率低下及疾病复发的重要因素。有研究报道提出,对食管癌T2及T3期患者行传统模拟定位,大概有30%的病灶被遗漏于照射野外。而胸部CT扫描有助于补充食管钡餐造影的局限性,有学者提出,CT模拟定位和常规模拟定位相较,前者可以更加充分地反映肿瘤外侵及其非对称性生长状态。因此,CT模拟定位具备较高的精确性。在CT模拟定位中,将肿瘤作为核心,联合X线模拟设备利用食管吞钡手段来明确照射野长度,有利于确保等剂量曲线有效包全肿瘤,同时可选取最佳照射野,在满足肿瘤靶区剂量分布的需求上,限定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以促进实现良好的临床疗效。此外,CT模拟定位也存在不足之处,其有时难以区分部分正常组织及肿瘤组织,且无法准确显示出肿瘤内的不均匀性。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PET)是能够评测肿瘤组织代谢功能,能够填补CT影像资料在肿瘤靶区勾画中的局限,并且逐步运用至肿瘤的放疗靶区勾画中来。



二、食管癌的放射技术进展
   1、四维CT技术
    利用四维CT扫描可以采集正常组织及肿瘤的三维空间信息,通过呼吸监测仪器可获取不同呼吸时相的CT图像,导入时间因素至CT扫描系列中,针对肺器官的容积变化特点,可建立完好的呼吸周期时相,再现胸腹部器官伴随呼吸运动进行不断变化的过程,由此可见四维CT技术应用于精确放疗中具备一定的临床价值。将四维CT技术实施于食管癌精确放疗定位中,体现了图像清晰、组织分辨率高等三维重建特征,能够显示出呼吸各个周期时相的三维影像,在确定个体化靶区中打造了精确定位的良好基础,预防正常组织受到照射。
   2、基于PET/CT的放疗计划
    PET/CT能反映组织与细胞学代谢及其生化改变,并可提供肿瘤细胞乏氧、增殖情况等生物学讯息,体现了生物学影像及功能影响的多重特性。有研究指出,不同的观察者在进行食管癌肿瘤靶体积勾画时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其中原发病灶与区域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意义,氟代脱氧葡萄糖已发展为评估食管癌病情严重情况的诊断方式之一,但对于区域淋巴结受累缺乏敏感性。目前在对比PET和CT的病灶淋巴结诊断敏感反应方面仍然存在争议性。
   3、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
    降低正常组织与危险器官的照射量是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重要优势,有助于减少靶区外的高剂量照射区,减轻晚期恶性肿瘤的不良反应,其在头颈部肿瘤与前列腺癌的临床治疗中较为突出。有学者采用了5野的IMRT照射,其提出5野IMRT照射与数量更多的照射野相比,后者并未体现更好的剂量学优势。IMRT的优势在于更多地表现为。
    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尤其是信息化技术逐步渗透至放射治疗中,涌现了IMRT、四维CT技术等,可以提升肿瘤局部控制率,减少总机器跳数,缩短诊疗时间,但各项技术的临床应用前景还需深入进行分析和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