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中医康复护理特点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1期   作者:邓蓉
[导读] 颈椎病的中医康复护理特点


邓蓉
(都江堰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四川都江堰611830)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一种以椎间盘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病,导致颈部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关的症状和体征。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目前认为大约在20岁以后椎间盘开始退化,60岁左右的老人常常出现多节段的退变,男性的发病率也高于女性,知识分子及办公室工作人群要多于体力劳动人群,特别在近几年,颈椎病逐渐趋于年轻化,其发病率超过20%。
1.中医角度谈颈椎病
   颈椎病在中医命名为项痹病,属于闭症的范畴。一般的临床表现为颈部肌肉僵直,活动受限,头痛眩晕,耳鸣目眩,肩胛区和胸前区疼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甚至出现瘫痪。该病起病缓慢,病程长,且反复发作。中医认为该病是因机体气血虚损或脏腑虚弱而使风寒湿邪侵入体内,经络气运障碍,气血瘀滞局部且不融于经脉所导致。
2.颈椎病分型
   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风寒湿痹型,瘀血阻络型,痰瘀互结型,气血不足型,肝肾亏虚型五种类型。
2.1风寒湿痹型:表现为肩颈疼痛初期,痛处不固定,舌质淡黄,苔白,脉轻浮,宜祛风散寒除湿,养血活血。
2.2瘀血阻络型:多为刺痛,痛处固定,昼轻夜重,舌暗紫或有瘀斑,宜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2.3痰瘀互结型:多为刺痛,痛处禁止按压,多为固定,肢体沉重无力,舌胖且有瘀点,脉弦滑,宜去瘀去痰。
2.4气血不足型:发病时间长,疼痛感稍弱,遇劳则发,面色少华,舌淡,脉沉弱,宜活血化瘀,益气养血。
2.5肝肾亏虚型:四肢乏力麻木,伴有头晕眼花,听力障碍,舌红少苔,男性会有遗精现在,女性出现月经不调,宜补益肝肾,通督培元。
3.颈椎病的中医康复护理特点
   在颈椎病的治疗中,中医中药配合康复护理是保证疗效的重要措施,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中医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
3.1生活起居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注意颈部保暖,勿受凉,适当限制颈部活动,枕头不宜过软,选择枕头以大于肩宽10-12cm为宜,高度以8-10cm左右最佳。



3.2饮食调养
   饮食护理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证型选择不同的食物,如:风寒湿痹型宜食大豆、羊肉、狗肉,鳝鱼汤、当归红枣煲羊肉等;瘀血阻络型宜食山楂,白萝卜、木耳、醋泡花生等;痰瘀互结型宜食山药,薏苡仁、赤小豆、冬瓜排骨汤等;气血不足
型宜食莲子、红枣、桂圆等,饮食代表方桂圆莲子汤,大枣圆肉煲鸡汤等;肝肾
亏虚型:肝肾阴虚宜食滋阴填精、滋养肝肾之品:枸杞子等,代表方:虫草全鸭汤,忌辛辣香燥之品;肝肾阳虚:宜温壮肾阳,补精髓之品,如黑豆、黑桃、杏仁、腰果等,代表方:干姜煲羊肉。忌生冷。
3.3推拿按摩
   用手上下提捏患者后颈部肌肉, 3--5分钟,从后发际到颈肩处左右手轮换用手拿肩部肌肉3--5分钟,慢速转动头部,前后转肩,放松肩部的肌肉来改善颈部的血液循环,减轻或预防颈椎病。在进行推拿按摩时,手法宜轻柔和缓,防止手法粗重引起意外,推拿结束后要固定好颈部,用低枕休息。
3.4中药热奄包敷
   根据他人文献资料,可以用中药泥灸进行热敷,药用伸筋草、透骨草、荆芥、防风、防己、附子、千年健、威灵仙、桂枝、路路通、秦艽、羌活、独活、麻黄、红花,加入食盐和黄酒适量,炒成泥糊状,装入两个棉布袋中,放锅蒸热。敷在患处,每次30分钟左右,早晚各1次。可以疏通脉络,祛除体内的寒气湿气促进新陈代谢,热敷时要注意温度把控,防止烫伤。
3.5穴位贴敷
   选用舒筋活血、祛风散寒、止痛的膏药,代表膏药:神农止痛膏。贴敷时,一般时间为6-8小时,如有不适,及时取下。
3.6牵引治疗
   颈椎牵引能解除神经、血管、脊髓的压迫,解除肌肉痉挛,缓解疼痛,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有利于缓解症状,调整颈椎内在平衡。      
3.7运动疗法
   除了以上的几种疗法,还有艾灸,刮痧,拔罐,针灸,穴位注射等等。颈椎病的预防,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改变生活和工作习惯,保持睡眠质量,消除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休闲时可以学习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颈椎操等,可缓解颈部肌肉紧张状态,改善血液循环,提高生活质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