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高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9期   作者:包基锋
[导读] 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充分体现学生个体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课堂中,通过分配任务的方式提高每个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要注重成员选拔的合理性,确保小组成员能力分配的均衡,使得各个小组之间的整体水平大致相同,从而为后期的成果评价做准备。基于此,本篇文章对优化高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灵山中学535499 摘要: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充分体现学生个体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课堂中,通过分配任务的方式提高每个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要注重成员选拔的合理性,确保小组成员能力分配的均衡,使得各个小组之间的整体水平大致相同,从而为后期的成果评价做准备。基于此,本篇文章对优化高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优化策略 〖HJ1mm〗〖FL(〗引言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其在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方面效果较好。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流于形式,组内成员相互排斥、不愿合作等。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教师没有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因此,教师必须优化高中物理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一方面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另一方面也能够推进教师教育理念的革新。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要活动对象,摒弃传统教师单方面知识输出的课堂模式。小组内成员通过学习任务的分配以及共同合作方式从而提升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和加强合作意识。除此之外,学生在小组内学习的过程中能充分地体会到归属感和自我效能感。学生的参与和贡献能够使得学生极大地感受到被关注和重视,从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这对于提升学生内在驱动力和成就动机具有重要意义。 二、优化高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组建互补的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基本实施单位。运行良好的小组能坚定地向着预定目标进发,运行不畅的小组则无法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许多高中物理教师在分组时并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互补,而是根据原始的座位分布来分组,导致组建了一些运行不畅的小组。教师在组建学习小组时要根据教学实际,遵循互补原则。同组学生要在能力上互补。一个小组如果全都是能力强的学生,就会导致许多基础性探究活动没有人来做。而一个小组如果所有成员能力都较弱,就会无法完成探究和学习工作。 (二)协调合作的模式 有些高中物理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概念理解不清晰,认为合作学习只是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这种想法显然和合作学习的大概念相去甚远。小组合作学习实质上是一个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学生在其中可以承担不同的任务和责任,为小组带去独特的经验。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多样的,包括讨论、实验、查阅资料等。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小组中真正地体验合作的过程,而不只是讨论。

以“摩擦力”为例,教师要在解读“摩擦力”课题知识中明确课题学习目标,联系“力”章节前面“重力”“弹力”等课题内容,从概念知识、性质特征、判断方法、受力分析等方面入手,针对合作学习应用要求以及班级学情,科学制作课前合作预习微视频并设置课前合作预习任务.与此同时,教师要针对班级学生物理水平、学习能力、个性特征等,科学划分物理学习小组,各小组学生要在观看微视频基础上以预习任务为切入点,针对性回顾已掌握的重力、弹力等知识,在利用旧知识过程中共同理解、探究“摩擦力”新课题知识.各小组学生要在互动、交流中巧用现实生活中熟悉的物体进行关于力的实践操作,在观察、分析中对物体受力进行合理化分析,准确把握物体微小变形中是否存在弹力、静摩擦力等,共同归纳总结重力、弹力以及摩擦力的特征、判断方法、产生条件、大小与方向等。各小组学生可以针对“摩擦力”合作预习中未完成的任务,利用网络环境下的微信、QQ等互动平台,和教师以及班上其他小组同学实时进行不同层次互动,共同探索解决方法,确保课题课前预习任务在通力合作中高质量完成,促使各小组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前预习中,在回顾旧知识中高效理解、掌握物理新课题知识,更好地参与课中物理教学。 (三)联系现实生活 新课标一直在强调,现代教学要密切地联系实际生活,积极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物理教学也不例外。物理知识可以说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的非常密切,从高中物理教材的编排中也可以看出,很多物理知识的引出和讲解都是依靠生活中的现象。而且高中生已经有了一些生活经验,一直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对这种学习方式已经非常熟悉了。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尝试采用联系现实生活的方式,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降低学生学习新知的紧张感,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以“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为例,教师要将合作学习应用到课外环节,坚持因材施教原则的同时有效联系生活实际,根据划分的学习小组,在总结课前预习、课中教学中合理设置课后合作实践作业,难易度鲜明、梯度明显,满足各小组学生物理合作学习中的需求.在此过程中,各小组学生要在分析实践作业中有机整合、灵活应用课题内容,通过网络等路径收集、整理相关素材的同时针对性分析与之对应的物体匀速圆周运动实例,在探讨、分析中共同解决对应的物理实际问题,促使各层次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结束语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引入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形式。教师必须辨明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课堂中的分组讨论的异同,放手让学生探究,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物理素养。 〖KH6〗〖HTK〗参考文献: [1]程艳德.小组合作背景下高中物理探究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1):152. [2]马东.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3]李贞财.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7):231.〖FL)〗〖HJ〗〖HT〗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