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大班科学区域活动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9期   作者:邱廷丽
[导读] 在全面实施幼儿园课程改革之后,各幼儿园逐渐重视并纷纷倡导幼儿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当前区域活动已成为幼儿自主探究式学习的主要活动形式之一,作为探索性活动类型的科学区域更是如此。科学区域活动是实现幼儿科学自主探究、教师个别指导的教育形式,有着巨大的潜力,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索能力。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幼儿园大班科学区域活动的实践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贵州省荔波县朝阳幼儿园558400 摘要:在全面实施幼儿园课程改革之后,各幼儿园逐渐重视并纷纷倡导幼儿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当前区域活动已成为幼儿自主探究式学习的主要活动形式之一,作为探索性活动类型的科学区域更是如此。科学区域活动是实现幼儿科学自主探究、教师个别指导的教育形式,有着巨大的潜力,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索能力。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幼儿园大班科学区域活动的实践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研究 〖HJ1.05mm〗〖FL(〗引言 科学区域活动通过创设区域角及材料投放,引导幼儿在区域角自由探究,能够充分满足幼儿个性化需求,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兴趣,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但就目前幼儿园区域活动实践现状而言,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一、区域活动概念 区域活动的概念起源于美国,于上世纪70年代传入我国。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和结合幼儿自身特点以及爱好,在教室空间中进行合理的划分,不同的空间我们布置要不同,通过材料的投放和环境的布置,创建一个幼儿学习知识和玩耍的空间。区域活动的特点是开放性,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区域进行活动。区域活动在幼儿园属于非常特殊的一种教师形式,区域活动主要是通过材料与环境让幼儿与同伴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来促进幼儿能够在健康的区域环境中全面发展。在我国幼儿园中经常设计一些适合的活动区域,区域活动的建立主要有科学区、建构区、益智区、美工区、角色区、阅读区、户外活动区等等。 二、幼儿科学区域活动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科学知识学习时最重要的能力。想象力是指个体将头脑中已存在的客观事物从新进行整合的过程,是人类的一种高级认知功能。幼儿时期是想象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幼儿的生活经验较少,想象不受束缚,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科学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能够进行操作、改造、调节并能把它们同化纳入自己的经验体系的环境,有利于幼儿在玩的过程中积极的想象,增加幼儿的感性经验。 (二)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根据维果茨基的理论,幼儿处于语言学习的关键期,语言能力的提高在于经常的运用,因此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的关键在于创建一个他们敢说、想说的环境,科学区域活动可以创设这样一个环境。科学区域活动能够让幼儿对周围的物体和事物产生兴趣,从而认真的观察身边的事物,进而使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在幼儿参与活动中,幼儿之间彼此在相互交谈、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而这些交往过程中,幼儿们的知识得到丰富、情感得到升华、经验得到积累、愿望得到实现,慢慢的语言活动也变得主动的与他人进行交流,自信心得到提升。

三、幼儿园大班科学区域活动的实践研究 (一)以“猜”引领,让区域环境成为幼儿交流共学的空间 通过教研及课题的研究发现,科学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后,引导幼儿在动手操作之前大胆猜测自己对观察以及实验的想法、做法,大胆推测出问题的结果与答案,然后张贴到“游戏猜猜猜”栏目中,同时引导幼儿进行具体的计划。这样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在动手操作前就对活动内容有更充分的思考与想象,这样幼儿就会带着兴趣和猜想,带着疑问来参与科学区域活动,在区域活动的实践后与设想进行验证和对接。 (二)通过图文资料墙,不断拓展、补充相关信息 幼儿在科学区域活动的探索过程中经常会走入制约游戏进程的瓶颈,这是由于幼儿生活经验的不足而形成的。攻克难关的关键是拓展、补充相关的科学信息。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如叶子的秘密、中草药、昆虫标本、古代的四大发明等科学区域内容,幼儿对材料相对熟悉,但相关的知识经验并不多,从而在区域活动中出现盲目、无从下手的情况。我们丰富了相关区域材料及内容,以“图文资料”的方式为幼儿补充了相关的信息,拓宽了思路,为幼儿接下来的探索提供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幼儿可以从容地自由探索了。 (三)正确指导活动,激发幼儿探究潜能 为幼儿创设舒适的探究环境,让幼儿喜欢并主动投入科学探究活动之中,这不仅需要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有效的材料,同时也要进行适时、适度的指导。教师要树立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观念,注重给幼儿带来亲切的感受。例如,俯下身倾听幼儿的想法,近距离抱起幼儿交流,手拉手进行教育,不给幼儿的双手和大脑限制前提,使幼儿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得直接经验,并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教师要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起到引导的作用,要做引导者,而不是主导者。教师应在适当时间介入给予幼儿有效的指导,但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与幼儿进行商量讨论,引发幼儿思考。“放手”让幼儿去探索,但并不是完全的放手,观察幼儿科学探究的过程,注重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及时进行反馈评价也是教师指导的重要环节,教师应注重多元化评价,处理好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同时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以促进幼儿社会性和自我认知的发展。 结束语 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曾经讲过:“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了,我就理解了。”这就是我们本次教师课题研究所依据的理念。我们不应只追求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只对幼儿进行知识和技能的练习,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而要充分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为幼儿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HTK〗参考文献: [1]张艳敏.科学活动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渗透刍探[J].才智,2019(34):75. [2]顾丹.幼儿园中班科学区域活动组织现状与策略[J].散文百家,2019(07):117. [3]王瑛.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有效指导策略探寻[J].知识文库,2019(12):119-120.〖FL)〗〖HJ〗〖HT〗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