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9期   作者:杨玲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始出现。此类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在营造课堂氛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对于良好的教学效果都是非常重视的。然而,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以后,当有些教师来审视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时却遗憾的发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并没有想象中提升的那么快。由此便引发了一个问题,即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以此为基础,本文对相应的策略
广东省茂名信宜市第五小学〓5253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始出现。此类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在营造课堂氛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对于良好的教学效果都是非常重视的。然而,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以后,当有些教师来审视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时却遗憾的发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并没有想象中提升的那么快。由此便引发了一个问题,即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以此为基础,本文对相应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堂教学 〖HJ1mm〗〖FL(〗〓〓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新型的教学模式,也在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然而,在这一系列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的过程中却也有不少令人遗憾的事情,那就是有些教师虽然也在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但是并没有掌握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精髓。他们的课堂教学气氛虽然也非常活跃,但是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升度并不高,甚至有些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依然很低。总而言之,教学效果离预期相差甚远。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型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不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三维目标落实不到位,其次教师忽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这样以来,学生就难以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师虽然在课堂中非常卖力的讲课,但是所收获的效果却并不多。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直面现状,努力探索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具体来说其切入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预设,提高课前准备工作的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理念对于“课堂生成”非常关注,而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于“课堂生成”的理解得有些片面,他们过多的寄希望于课堂效果,却忽视了课前准备工作。由于课堂课前准备不足,课堂教学效果较差,所以教师要积极备课,让课堂教学效果更佳。 (一)提高教师课前预设的有效性 教师在进行课前备课的时候,既要进行独立的钻研又要与其他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教师在进行独立钻研的时候,要找到与学生具体情况相符的教学设计,并以此为基础带着自己的困惑进行集体备课,通过其他同事的帮助来解开这些困惑并与其他同事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学资源方面进行交流,让课堂教学重点难点的相关训练更加充分,把自己在备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妥善的解决。如此以来,集体备课与自主备课的结合对于课前预测有效性的提升非常有帮助,也就为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夯实了基础。 (二)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于课前预习的作用并不是非常重视,而实际上课前预习对于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合理的预习方法,而且教师还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预习效果加以了解。

有经验的教师会提前给学生们布置预习作业,比如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熟读或者对生字生词进行查找等。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能够以学生的预习为基础进行有效的教学,而且还有充分的时间把自己所准备好的教材内容有关的资料向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视野不断拓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多元整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说,他们要想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这样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会更加牢固,语文素养的提升会更加快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做到以下几点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确认主要有三个切入点,一是教材内容,第二是学生学情,最后一个是新课程标准。对于课堂教学目标,教师要有自己的评估。 (二)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 根据现代教育思想,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则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引导和组织。如果学生在探索新的知识过程中遇到困惑,教师要及时给他们提供帮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有做好自己的定位,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做主,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三)教学方式的改变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往往是根据个人的喜好,对于学生的具体情况并没有考虑太多。然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想真正取得成功,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非常关键。教师除了要选择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符的教学方法以外,还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从而选择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感悟法和问题教学法比较常见,前者适用于一些理性文章。教师通过问题教学法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一步步深入,最终达到完全理解课文内容的目标。而对于那些比较感性的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对文章进行阅读并进行相应的感悟。学生与作者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使其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结束语 虽然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都进行了积极的响应,但是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却不一定是完美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把自己的注意力都放在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方面。让新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能够获得与语文素养方面的提升,从而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 〖HTK〗参考文献: [1]闫红荣.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探索[J]. 中国校外教育,2017,(17):79+81. [2]谢幼如,吴利红,黎慧娟,郭琳科,黄咏瑜,肖玲,杨阳. 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的探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6,(06):36-42. [3]莫莉. 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师因素[J]. 文学教育(上),2012,(06):124-125.〖FL)〗〖HJ〗〖HT〗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