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声学实验改进的初探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8期   作者:李志杰 白华
[导读] 在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而且还要在教学同时提高他们的有关素质,所以教师要转变自身传统的教学理念。
        摘要:在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而且还要在教学同时提高他们的有关素质,所以教师要转变自身传统的教学理念。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完善并开展有效的创新教学法,这在一定程度能让学生的实验水平得到提升。基于此,文章以初中物理的声学实验教学为例展开了一系列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创新策略,供广大初中物理教师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声学实验;改进策略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最有魅力的一环,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当前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却存在许多的问题影响了物理的教学效果。
        一、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物理教师没有给予物理实验相应的重视。这就造成了在当前的物理课堂上,学生只能通过观摩标准化的实验视频来了解实验的具体操作。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也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二、初中物理声学实验改进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作为理科科目,内容比较枯燥,知识较为抽象,若教师没有进行合适的引导,很容易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厌恶感。为了保证物理教学的质量,物理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才会随之大幅提升。在教学中,物理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在实验前制造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验探究。如果教师先告知了实验的结果和原因,再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实验操作,会使学生感受不到实验探究带来的乐趣。所以教师要对实验的导入环节加以重视。
例如,在讲“声音的特征”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向学生提出问题:若直尺在桌面上露出的长度发生变化,其音调会发生变化吗?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说出自己的猜想。然后让学生自己拿出直尺在课桌上进行实际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二是在物理教学中有时会出现一些物理实验,在学校的实验室难以验证,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设计虚拟实验,打破传统实验资源对物理实验的限制,通过多媒体放映设计的实验过程,将一些高危险、高难度的实验在学生面前展示出来。如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实验,原实验是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真空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注意声音的变化来验证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这个实验很多学校实验室无此实验条件,有些学校有该装置,但是在演示过程中操作复杂,装置笨重,不便携带,演示效果不明显,所以教师上课时往往用课件来代替实验,影响上课效果。针对该实验的以上不足,教师可以对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的实验进行以下改进,用手动抽气筒代替电动抽气机,用塑料真空袋代替玻璃罩(真空罩),用音乐贺卡发声器代替闹钟。此改进实验装置轻巧,容易取材,便于携带,操作方便,效果明显,有助于突破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这一教学重点,加深学生的印象。
2.强化课前导入
纵观当前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学生接触真实实验的机会少,有的学生甚至没有机会去参与真实的物理实验。这一问题不仅仅影响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最直接会影响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的观感和体验。要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教师必须要增加学生参与物理实验的机会。

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已经适应了传统的授课方式。面临突然增多的物理实验课时,虽然初期学生会因为新鲜而产生兴趣,但是很快就会因为物理实验繁琐的过程、频发的意外和错误而生出厌烦的情绪,进而在心理上排斥物理实验课。这样一来,物理实验数量和强度的增大就变得毫无意义,只能起到表面上的作用,对学生实际的物理学习毫无作用。所以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激发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的兴趣。
例如,借助于课前导人的环节,结合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实验主题组织学生进行趣味实验活动。在讲解声音会引起震动的相关知识时,可以用“跳舞的小人”这一趣味实验来作为导人。学生将纸盒放在扬声器上,然后在里面放人小纸人,通过录音机播放音乐,小纸人就会随之在纸盒内跳动起来。改变声音音量的大小,小纸人的动作幅度也会随之发生变化。通过这种形式能够迅速地激发学生对于实验课堂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加物理实验课,这样实验课的作用才能够真正体现。
3.开展探究式实验
由于传统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在学习时,其思维的方式与能力都已固化,且没有提升的空间。而且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地位是不等式,学生并不处在主动地位,实验时往往是被动开展的。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非常有必要在实验教学时融入探究式的实验方式,以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让物理实验教学的意义更突出。实际上,采用这种创新性的方法开展物理实验,能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升,并优化其思维方式,提升其思维创新能力,可谓一举两得。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把自己放在次要地位,只要指导学生学习及实验即可。
例如,教师在教学“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这一实验时,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如“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有哪些?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什么?”等,之后再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让他们在学习时去更好地解决问题。这样可提升学生学习跳效率并使之形成良好的物理思维能力。
4.强化课堂表现力
        物理教材中的知识讲解,一部分源自于教师的理沦讲授,一部门还需要教师通过实验来进行讲解,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知到知识,增加课堂的表现力因为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了用教条化的理沦讲解去引导课堂,学生在学习当中,依靠笔记记录和记忆来对知识进行复刻运用,但是这种记忆度较差,缺乏较为敏感的记忆点,课堂表现力平平,学生的课堂反应也一般。因此,教师应当巧用物理实验与学生产生互动,加强课堂的表现力,让学生的记忆曲线得到强化,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声音》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其中有一课教师需要讲解与噪音有关的知识点,噪音的划分以声音的分贝为主要判断依据,教师单纯的说出数值,缺乏一定的教学表现力。教师可以在备课中准备一个分被测量仪,让学生在课堂上以喊话的形式去影响测量仪数值,感受在不同的数值区间声音的变化,以此来加深对于噪音的理解,并且有了具体的互动过程,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点会更加深刻,也能体会到噪音对生活的影响,增加课堂表现力的同时,对教学效果的强化也有着积极的帮助。
三、结语
        总之,教师应认识到实验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确保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增强。
参考文献:
[1]王红明,陈丽君.几个声现象实验的改进与创新[J].物理教学,2017,39(4):28-29.
[2]陆余.基于"声现象"教学的物理核心素养培养探讨[J].成才之路,2017,(23):46-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