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8期   作者:杨小燕
[导读] 语文作为开展其它课业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摘要:语文作为开展其它课业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阅读是通过搜集信息来认识世界、继而进行思维拓展获得审美体验。阅读文章可以感受文学气息、领悟作者创作的中心思想、陶冶情操。新课标时代,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广泛阅读兴趣,扩大知识面,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达到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体优化,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鉴于此,本文针对如何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初中生的阅读理解基础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教师考虑不同状态下初中生的阅读情况,让他们参加不同形式的阅读活动,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在这一阶段,教师要进行一定的教学引导,在合适的时机让学生正确建立阅读与语文学习的联系,提高教学工作质量。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语文素养
         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缺乏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没有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阅读课堂也大多采用师讲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缺乏自主思考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学习效果较差。
         2、阅读教学方法单一
         部分初中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方法相对单一,且囿于课堂时间,缺乏对学生阅读思维的引导,导致阅读活动枯燥乏味,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阅读体验感普遍较低。
         3、学生阅读效率偏低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过分关注基础知识的讲授,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积极性不足,阅读效率低下,且缺乏总结和迁移语文阅读学习方法的能力。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许多教师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只是复述了课文内容,没有突出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导致阅读教学的效率不高,学生的收获也比较少。因此,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除了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外,可以适当拓展教学内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质量。其次,教师在完成教学目标时应循序渐进,逐渐深化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才能提高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敬业与乐业》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文体形式、论点和论据的关系,理解课文中“敬业与乐业”的观点,掌握摆事实和讲道理的论证方式,还要引发学生对自己学习态度的反思,带领学生体会议论文语言通俗、表达准确的特点。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先从课文整体人手,让学生讨论课文议论的问题、作者的主张,再分层次地赏析课文,使学生掌握作者的语言特点,学习论证方法,最后综合全文思考课文主旨,由浅人深地完成教学目标,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2、巧设教学问题,引发深入探究
         在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要只顾着讲课,还要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教学问题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和能力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主动阅读,使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形成独特的思维方式,表现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突出现代文阅读的价值。
         例如,在《怀疑与学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导人新课,提问学生怀疑和学问之间有什么联系,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答案。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讨论作者的观点,课文中的核心论点和分论点是如何提出来的,这一系列问题能使学生自主思考怀疑和学问的关系,深人把握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再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作者列举的论证,说说它们的作用,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再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对比论证,讨论作者的语言特点,引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最后,教师再总结和拓展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使学生形成独特的阅读思维。
    3、增强学生体验,加强学生理解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教师都侧重课文内容和语言分析,忽视了对学生语言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阻碍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教师增强学生阅读体验,能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因此,教师要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阅读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交流。
         例如,在《山水画的意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几幅山水画的图片,让学生先自主感悟山水画的意境,再阅读课文,对比自己和作者的体会,从而加强学生对“意境”的理解,激发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自身的体验鉴赏课文。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也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阅读体验。
    4、巧用多媒体提供创新空间,拓展学生阅读思维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多媒体技术的引入能够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资源,并且能够将教师在课外查阅的课文相关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视野,让学生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吸收与接受更多的知识,同时还能根据每个学生的发展特点与接受能力,由浅入深地设置不同的教学课件,促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所需选择阅读内容。
         例如,在教学《孔乙己》一课时,课前,可通过上网搜索资料,仔细甄选和整合,再结合课文内容制作教学课件。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孔乙己的画像,让学生首先认识文中的人物形象。接着利用投影,进行课文资料的助读,包括《孔乙己》的写作目的及故事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介绍,勾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学完该文之后,还可利用课件进行扩展引申。为学生展示《范进中举》中的一个片段,让学生对照分析两篇文章中人物的形象、性格以及思想上所具有的差异。学生通过小组互动交流,得出结论:孔乙己和范进都是封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品。在课堂练习中,引入刘云龙的《孔乙己那件脱不下的长衫》中的章节,加深学生对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的认知和理解。用多媒体将这些内容有机串联起来,逐步引导学生思考与体验,有效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日常的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培养与提升过程中,老师就应该努力抓住语文课堂,把对学生良好语文阅读行为与能力的培养贯穿自己教学发展的始终,以此来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浦.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青春岁月,2017,(28):151.
[2]史龙刚.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7,(17):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