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导入环节是一节课最开始的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如果能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导入方式,不仅能够消除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抵触心理,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思考和探究中来。大部分初中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很难快速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堂导入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导入; 现状;策略
语文是初中教学的主要学科之一,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课程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好的课程导入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在导入环节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课堂导入的问题所在,提出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进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现状分析
新课改促进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许多教师都响应了新课程改革,积极转变了教学理念,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但是,一些教师在初中语文导入环节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部分教师对于课程导入的认识比较狭窄,认为只有引出课本中的内容才是课程导入。这导致初中语文课程导入的内容单一,无法调动起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其次,有些教师的导入方式缺乏灵活性,通过生搬硬套的方式引出课文,无法启发学生的抽象思维,降低了初中语文课程教学导入的效果。初中语文课程导入的方式有很多种。因此,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灵活选择导入方式,使导入环节具有针对性。最后,目前的导入环节存在方法单一、过程枯燥的问题。这导致学生对初中语文学习缺乏兴趣。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的对策
课堂导入就好比是打开课堂的一扇大门,优秀的教师能充分发挥这扇门的作用,吸引学生主动推开大门,探究里面的知识世界,甚至带活整个课堂世界。导入不是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门艺术,是千变万化的,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而不断变化。语文文本的内容丰富多彩,如果导入千篇一律,会让人提不起兴趣,势必影响教学效果。
(一)设置疑问导入,引发学生思考
设置疑问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的有效方式之一。初中生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的年龄特点。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导入方式,设置疑问,引发学生对课文主动进行思考。学生只有产生疑问才能积极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因此,教师设计合理的教学问题进行课程导入,循序渐进地引出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在赏析和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秋天的怀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题目入手设置疑问导入教学内容。首先,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提到秋天时,你们会想到什么?你们印象中的秋天是怎样的?你们能不能引用学过的内容表达自己的想法?等等。其次,教师再让学生思考作者心里的秋天是否和自己心里的秋天一样,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尝试用一个词替换文章题目,再寻找本文的主要线索,找出作者提到了几次看菊花,真正看菊花是在哪次。最后,教师以秋天为主题,用设置疑问的方式导入课文内容。这样能够使学生快速掌握课文的主旨,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写作思路。[1]
(二)利用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课改强调了初中语文教学要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游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化教学中,改变枯燥、单一的导入方式,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以《愚公移山》教学为例,本文是一篇趣味性强的寓言故事。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组的方式用现代观念演绎《愚公移山》的小品,这种导入方式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同时,教师还可以创设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现代人遇到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时会怎样做?有些学生认为现代人会用挖土机来移山;有些学生认为现代交通工具发达,可以直接绕过这两座山;还有学生认为可以在山上修轨道等等。[2]在导入环节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表演自己组编排的小品来增强课程导入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生活现象导入,增强学生的领悟
大部分学生都喜欢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越是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内容,越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初中生的生活阅历和认知水平有限,教学内容如果与学生生活距离太远,会加大学生的理解难度,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将导入环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解释教学知识。例如,在《春酒》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家乡话,并提问学生:你们会用哪种方式来寄托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以此来引发学生的思乡之情。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家乡印象最深的事物,引出《春酒》的主题,以此来加强学生对作者美丽乡愁的理解,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领悟。
(四)以情激情导入法
所谓以情激情导入法,是指教师在导入过程中,以自己丰富的情感或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作诱发物,激起学生的情思,启发学生的生活感受,并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感受,自动去探求、领会教材,使教材的情境因素与学生的生活感受相互沟通,撞击出思想的火花,形成非思不行,非说不可的教学态势。这种方法多可使用于诗歌、散文等抒情性较强的课文教学中。常言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富有情感的导入语,可以为学生营造出一种适宜求知的学习氛围。教师运用多样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多变的动作,真挚的情感作为传播媒介,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把文学作品中的生活图景、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通过眼口等感官,传递到学生大脑,唤起学生的情绪体验,使学生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食其味,如闻其声。
(五)悬念导入法
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宜、精当的问题导入,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即“丢包袱”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心理学上认为: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解决某个问题开始,概括地说,思维总是从某个问题开始。根据这个原理,新课的导入,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饶有趣味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逐疑探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导入环节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关系到学生对课本的整体了解和师生间的交互。因此,教师要灵活设计导入内容,通过设置疑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在游戏化的导入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生活化的导入方式增强学生对课文的领悟,为之后的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唐武林. 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导入策略研究[J]. 中华辞赋, 2018, 000(007):P.38-38.
[2] 李淑娟.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策略探讨[J]. 考试周刊, 2019, 000(011):38-38.
[3] 白国本.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的对策研究[J]. 学周刊, 2019(36).
[4] 王惠.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导入的研究[J]. 考试周刊, 2019(15).
[5] 阙银容.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设计课堂导入方法[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 12(010):7.
[6] 曹胜利. 将翻转课堂导入初中语文教学之探索[J]. 试题与研究,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