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8期   作者:韦传诗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逐渐在各个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了渗透,同时,素质教育理念深入课堂教学过程中。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逐渐在各个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了渗透,同时,素质教育理念深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此前提下,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当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成为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扎实的阅读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均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本文就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出了如下简要探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新课程改革后,《新课程标准》中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严格按照相关标准中的要求,根据教材内容来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此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阅读是学生进行其它学习的基础,无论对学生知识的积累还是写作水平的提高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眼界得到打开,对于事物的一些看法也会有所改变。除此之外,阅读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得到相应的培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得到更加积极的发展。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与不断学习新知识的初始阶段,通过自主阅读和探究,小学生无法快速掌握阅读内容。为此,语文教师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开展教学活动,并且要重视阅读教学,利用阅读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阅读内容认识、了解大千世界。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语文水平出发,制定有效的阅读教学长效机制,引导学生自主开展语文阅读,提高语文阅读的效率。
        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兴趣爱好,设计有趣的阅读活动,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同时,阅读课堂上,教师要掌握每位学生的阅读表现情况、阅读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引入新的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此外,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结合课内教学,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教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快速完成本次课外阅读。只有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学生才能全身心的参与到阅读中,感受到语文阅读课堂的乐趣。
        二、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不够重视
        传统的教学总是以考试为主,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让学生沉浸在枯燥的提分技巧上,而老师也不太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此导致了学生只在课本的生词和文章的基本了解上下功夫。如今新课改进行中,素质教育全面推行,教学应该朝着多元化发展,因此教师也应该摆脱曾经一味地教学生识字、写字、背诵课文等传统项目。这样不仅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因此,教师应该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有正确的认识,并且对其给予更多的重视。


        (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范围不够宽阔
        课本中给出的内容太过片面,教师不应该只局限于传统课文里的内容,这会让学生的视野比较窄,同时小学生往往接触的事物也比较局限,因此会对文字性的课本没有太多兴趣。教师应该开拓自身的教学思路,在备课的过程中搜集一些课外的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更广泛意义地去涉猎阅读范围。教师可以跳出原有的固定化阅读素材为学生创造更自由的阅读空间。比如讲解《画杨桃》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教学道具,让学生亲身体验,然后将过程记录下来。如此一来,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就更加能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通过具体的实践,也会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探索过程中发现新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任务中的策略
        (一)注重强化学生字词句等基础能力
        文章的基础是由字、词、句构成的,重视对于词句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中,应该将文章仔细拆分成句子和段落,以便同学们的理解。通过词汇的学习,句子的构成,整体结构的组成来带动学生理解全文想要表达的意思。其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非常关键,老师要对学生存有的疑惑给予正确回答,讲解难以理解的部分。对于固定词句的讲解也是为了学生今后的写作水平打好基础。语文文章的思想情感需要通过词句来进行理解揣摩,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探索过程,老师也应该享受教学过程,与学生们一同沉浸在文章所表达的情感里面。
        (二)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正确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理解的能力。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教师不仅要注重对课本知识上的讲解,还应该要注重让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从而使学生们在学习文章中逐渐培养起正确的阅读习惯。最主要的两种阅读方式是精读和略读。快速地阅读全文能够让学生了解文章大致内容和作者简介,在实践过程中,往往是两者结合,学生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在课堂上,教师需仔细带领学生进行精读掌握文章上下文的内容。如果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那么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文章阅读的效率,同时还能够强化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不断提升其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当学生有比较好的阅读能力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阅读理解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化的、个性化的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导学生时,可以多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来选择书籍,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结束语
        综上,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加强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给予相关的重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让学生发挥其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阅读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其阅读表达水平。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对于学生的词句训练,培养其正确阅读方法,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等方面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才智,2018(32):99.
        [2]林宏伟.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8(33):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