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8期   作者:赵靖
[导读] 语文作为开展其它课业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摘要:语文作为开展其它课业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阅读是通过搜集信息来认识世界、继而进行思维拓展获得审美体验。阅读文章可以感受文学气息、领悟作者创作的中心思想、陶冶情操。新课标时代,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广泛阅读兴趣,扩大知识面,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达到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体优化,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本文针对如何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出了以下几点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提高策略
一、精心设计课堂阅读教学情景
        兴趣是开展学习的源头和动力,激发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课堂阅读情景,创造出一种轻松、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对阅读文章充满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教师可以在备课时设置阅读前问答,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例如在学习《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这样对学生设置问题:“白求恩生活的年代是?”,“白求恩为中国做过哪些贡献?”。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能增加阅读教学有效性,还能使学生在思索问题答案过程中认真完成文章阅读,并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情景可以增强教学效果,对启发学生参与阅读有显著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课程导入,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生动地融入阅读中,提高学习有效性。
二、丰富课堂阅读形式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为了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在实施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丰富课堂阅读形式,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针对课本内容,提倡学生阅读两遍以上。第一遍速读,了解文章基本内容,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第二遍是精读,重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和归纳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在实际教学中还可以进行课堂角色阅读,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文章内容。充分融入文章中的角色,去感知作者创作的中心意图。这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师生间感情,进而全面提升语文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开展语文阅读的前提是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文本的内涵,能够吸取其中的文学精神,所以初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指导,否则阅读就不会起到任何效果。
三、增设教师点评和课堂讨论环节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增设教师点评和课堂讨论环节可以很好地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善于运用积极性评价来鼓励和表扬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获得满足感。在学习完一篇文章后,教师可以对阅读较好的学生进行口头鼓励评价,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同时激励差生要加强阅读,争做阅读先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制定阅读能力成长记录本,记录学生的阅读成果,通过展示阅读成果给予积极评价。在语文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当学生不能独立解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模式寻找解决策略。同时课堂讨论可以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探究文章主旨,升华知识点,走入文章深处,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如开展课堂小组讨论,把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两组,对阅读内容进行辩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刻掌握文章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进而提升鉴赏和阅读技能。
四、拓展课外阅读
        为了提升初中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当前大多数教师倡导课外阅读。相对于课本文章,课外阅读知识面更广,所涉猎的内容更加丰富。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精美短文到长篇文学巨著。

同时可以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中感触最深或最经典优美的文章段落抄写下来,加深学生阅读深度,提高初中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国内外有很多文学名作可以供初中学生借鉴和学习,课外阅读既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还能开阔眼界,丰富情感经历,提升人生境界。
五、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需求
        兴趣在任何学科中都十分重要,只有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兴趣才能主动进行思考与探究,这也是阅读教学成功的关键。为此,初中语文阅读实践中要想保障阅读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借助有效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内在的需求,在阅读教学课堂上注重情境的创设,以此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满足学生阅读的内在需求,让学生能够产生阅读学习的动力。初中生大多十四五岁,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基本的阅读能力大多形成,虽然在分析与理解方面还有待提升,可是对于情境的想象与认识还是有一定能力的。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若能将课文内容创设成为一个形象、有趣的阅读情境,就能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感受到文章作者的情感变化,同时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动性,这样就能真正有效地激活学生阅读内在需求,让学生对阅读文章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唐雎不辱使命》一文的阅读教学时,因课文属于文言文,学生在理解上较为困难。为了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阅读需求,教师就可以结合文章内容为学生创设出具体的人物对话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对话”中把握这一文章的大概内容,之后再让学生阅读,就能让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更好地感悟到文章情感以及人物内在的心理,从而有效深化学生对于阅读文章的理解。为此,在初中语文阅读实践中要想有效保障阅读的有效性,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内在的阅读需求,借助合理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借助良好的阅读情境来引导学生感悟内涵与深意,从而真正有效地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六、进一步强化学生阅读意识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想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阅读意识,毕竟阅读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需要学生长时间的积累与努力,而强化学生的阅读意识,就能将阅读融入学生生活,同时让学生在无形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身心发展实际情况,为学生量身定制恰当的阅读方案,通过多种实现方式来实现这一目的,例如,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好词好句积累、做好读后笔记、积极组织阅读交流会,等等。通过这些方式有效强化学生的阅读意识、增强学生的阅读量以及知识存储量,从而不仅能够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还能适当发展学生的写作水平。除此之外,教师在阅读教学评价的时候,还可以将学生阅读方面的内容也纳入评价之中,借助于激励机制来有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七、结束语
        总得来说,语文阅读是一个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拓展思维,丰富情感,陶冶情操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科学合理地制定符合教学目标的有效阅读策略,丰富课堂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提升初中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确保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实现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和不断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代宇[1].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 报刊荟萃:下, 2018, 000(004):P.136-136.
[2] 郑春岚.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 赢未来, 2018, 000(015):P.207-207.
[3] 连国强. 试论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 考试周刊, 2018, 000(011):62-62.
[4] 张静. 浅析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 中国校外教育, 2018.
[5] 黄秀平. 浅谈如何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C]// 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8(四). 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